目圭(弄潮者的写实主义影像杰作 品老片《乡下人》)

时间:2023/04/27 13:54:16 编辑: 浏览量:

西安农立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 者:谢煜

责任编辑:冯少斌

弄潮者的写实主义影像杰作 品老片《乡下人》

(一)



一 缘起

初知于运河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先生已因下决心以新时期农民企业家身份筹资、编剧、监制、主演电影《乡下人》而轰动省内。那时期某次在咸阳市区里一位直系亲戚家里见到运河先生赠给我一位长辈的影视策划资料,记忆中资料封面上写有:公民先生,人应在世上留下些印迹。

《乡下人》公映时我正在读高中,受学业及学校纪律限制未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十余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大约在2002年前后某次在家信手拿遥控器选台时在央视电影频道看到这部早就知道且大名鼎鼎的风云之作,当时电影已经播放到后三分之一,便立即一分钟不剩地欣赏至尾,因为观看的不够完整,但很遗憾没有能了解影片的全貌和整体架构。

在闻其名三十余年后,又是偶然的机会在古城咸阳的一次小型文人雅会中有幸与于先生见面,在座的另一位为著名作家梦萌先生,其长篇小说《爱河》80年代即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连播。席间和两位前辈纵论古今过往,谈论文学艺术,气氛实为平生鲜有。数杯纯生入喉,席间忽悟到我和两位前辈三人籍贯均在渭城五陵塬,同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且皆与“河”字有缘,于先生名中有“河”,梦萌先生成名作为《爱河》,本人至今最重要作品为古体诗词集《山河行旅》,此言一出两位先生皆谓曰妙,叔侄三人饮宴甚欢…

宴罢第二日,运河先生纪念此次精致雅会的随笔《塬上人》即见诸网络,文笔洋洋洒洒,朴直自然,尽皆情义流露…

近日读先生所赠《乡下人》图文集,尽知先生筹拍电影之准确背景及详实细节,深为先生当年乘浪弄潮为“乡下人”扬志立影的惊世壮举及破釜沉舟、敢想敢干的豪迈锐勇而击节。种种机缘和三十多年前这件文化盛事对我的深层撼动经再次激荡与沉淀加上通过视频网站细品影片后凝结成这篇文字。

二《乡下人》片中崇尚奋争精神的地缘文化背景分析

影片《乡下人》是渭北台塬文化结出的艺术奇葩,为什么会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以那样的方式掀起那样一场惊雷式的轰动?当时的巨大轰动以以下事件为代表:同《人生》、《野山》并列西部农村改革三部曲并作为西影厂建国四十年献礼片在人民大会堂公映;《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作巨幅报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运河先生进行专访。可知《乡下人》实在是当之无愧和值得研究的现象级杰作,以电影歌颂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及思想解放大潮中中国农民迸发出的旺盛创造力和不惧困难、勇于改变命运的气概,这是该片问世三十多年后仍能持久震撼人心、电影台本被众多大学和博物馆收藏的根本原因。

由于具备多种有利条件,我对《乡下人》进行了地理、历史、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思考,而一旦启动研究就如同探寻树的根部、河的起源,发现竟是如此深厚而多彩!华夏大地有原点在泾阳,电影《乡下人》的地理坐标原点则在原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家村,这里是片中故事开始、转承、结束的地方,是影片农村生活部分的核心取景地,同时也是投资者、编剧、主演于运河先生家的所在!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缘由和渊源的,为什么八亿“乡下人”中会在这里迸发出震人心魄的勇气和自信的艺术构想并克服重难断然践行?因为滋养运河先生的这片土地实在太不平凡!陈家村一带位于秦、汉、北周、唐多个强势王朝文化汇聚之地,这片土地上有形的文物遗产和无形的历史故事、传说给一代代后来者以心智的启蒙,其中道理见民间哲言“一方水土一方人”。

弄潮者的写实主义影像杰作 品老片《乡下人》

(二)


孕育《乡下人》的洪渎原是泾渭两河在漫长的史前洪荒年代中冲击沉淀形成的,“洪渎”二字即明示其冲击台塬的地理特性,又因为汉高祖建立汉帝国影响太过深远,洪渎原这一古称渐为五陵塬所替代覆盖,“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所指的五陵指西汉五座聚集天下豪强的陵邑,其居民气概的强势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凭《史记》中的记载和历代诗文中“五陵游侠”这一独特称谓感受得到。陈家村的地理位置在西汉时临近五陵中的安陵邑,当时建有用对北部山口进行军事瞭望的眭城,眭城是这片土地的西汉文化符号并一直存留至今。“眭”字意为为“注视”,按解字为在土台(重土为圭)上远眺(目字旁),现陈家村向北下塬的坡口仍有眭村,无数来来往往的人都惊异于村名的独特,而正是这险绝艰深的村名如甲骨文般铭记着此地古老而独特的历史!电影开始特写镜头里黄土沟壑中的公路就在眭村和泾河之间。

眭城是陈家村对应的西汉时代的历史符号,而五陵塬本身就是秦孝公中期直到秦朝灭亡前二百多年间秦国都与帝都所在,所以也必有与陈家村一带对应的秦时地理符号,这便是著名的“望夷宫”。 “望夷宫”核心遗址区在陈家村东北不足十里处,从简洁而棱角分明的宫殿名可知这里用来担负监视眺望北部游牧势力南下,历史上秦二世常居此宫,此宫踞台塬临泾河,位置极险要,其遗址是一个可凭吊兴亡的去处。

从地理位置看陈家村在秦时属“望夷宫”临带地区,在西汉时属“眭城”,从这里下塬过泾河再向北就可踏上秦直道,所以长期享有通衢大道之利。交通便利优势一直持续到现代,这里今天仍有经咸阳去往陕北的、内蒙的211国道经过。长期的车来人往、官吏商贾经行使此地保持着与外界高度的物资信息交流,是一个从不封闭的近中心城市郊区村落,这里的生活的人也自然相较本地大部分其它地区多了些了解外界的机会和走出去闯荡的动力。

晋隋之间三百多年大分裂的晚期西魏、北周因为建都在今西安,当然也继承传统在与都城隔渭河相望的五陵塬留下历史遗迹,以北周一代英主宇文邕帝孝陵为代表。宇文邕为西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宇文泰之子,史称周武帝,是为中国再次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宇文邕孝陵所在的陈马村与千年古村眭村及影片《乡下人》“坐标原点”陈家村三者间距离近在咫尺且联系紧密,几年前已被新成立的秦汉新城管委会合并为一。

与陈家村联系最为紧密的历史遗产为女皇武则天全力为其母营建的顺陵,以致顺陵石刻的艺术高度远远高于女皇与高宗的乾陵。电影头尾橘红色轿车两次沿一对蹲狮前村道从村子出发直至行驶在一座公路桥上的特写镜头,出发地即为陈家村的西端同时也是顺陵遗址的北门,镜头中驶上的那座桥便是著名的“修石渡泾河大桥”,而历史上修石渡之名就是因为顺陵运巨石而得!这就是影片中蕴藏的文化历史信息,这时空交错辉映的影像表现手法也是运河先生在向历史致敬、向石刻艺术瑰宝致敬、向家乡致敬!

“修石渡”为泾河上最重要最具军事、运输价值的古渡口,在西汉时因南邻眭城被称为“眭城渡”,因唐、武周时期对顺陵营建中为将北山巨型优质石材渡泾河上抵五陵塬曾在此地集结众多船只、人力协同作业而著名并改名“修石渡”,而费劲移山心力“修”的“石”指的就是女皇武则天母亲杨牡丹顺陵四面的石像生。顺陵石刻和洛阳龙门石窟、唐十八陵石刻群、乐山大佛并为唐代造像石刻的精华,而唐石刻不仅是中华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代表,同样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点是无需再缀叙说明的。实地游览古修石渡遗址、顺陵可以对景想象古人为该项重大工程克服山河险阻将重逾七八十吨的巨石的奋力运输至目的地的壮观场面!

顺陵距离运河先生家乡陈家村是如此之近,近到就在村里田地的包绕之中,那些闻名于世的顺陵石刻多少年来如同是村里的财产…

伟大的艺术品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这是其拥有强势的美所决定的,会引发大规模的研习模仿及激发后世的创造力,这些模仿和创造中主流是本领域内形式上的,比如希腊巴特农神庙对西方建筑的影响及文学、绘画、雕刻等其它领域内普遍存在的对本领域宗师、经典的风格延续,更有跨领域的深层次美学的传递,如书法艺术对武学中刀法剑术的借鉴。运河先生创造电影《乡下人》在精神层面是以电影对长期近距离观赏的唐代石刻艺术代表作中阳刚雄强之风的模仿和创造,有片中大量存在的顺陵石刻镜头为证。

文学及艺术受时代和创作者两大元素综合影响,创作者长期生活的地域文化常常深度影响作品的风格,无论是语言、画面还是精神层面。典例如刘文西先生黄土画派和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墨之区别,再如唐诗中卢纶充满战斗激情的边塞诗之于王维工笔画般写意的辋川诗,其余诸例不胜累举。

在我们咸阳渭城区住在五陵塬上的人被称为“原上人”(注:汉语中“原”和“塬”可相通),运河先生就是如此,而和运河先生交往甚厚、九十年代凭小说《白鹿原》成名的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则生长于和五陵塬隔渭河相对的白鹿原下,成名后常自称“原下人”以示对家乡滋育的铭记。相对于“原下陈忠实”地“原上人”运河先生也以电影《乡下人》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对这片塬地的深爱,有片首充满情感的特写黄土沟壑外景镜头为证,有片中陈家村不加任何特意修饰布置的房屋、家具和自然升起炊烟、片尾村边充满希望的麦田为证…

在陈家村这块拥有相对通衢之便和绝对正能历史底蕴的肥沃土地上汲取足够的养分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时运河先生正值刚逾而立之年的黄金年代,体力智力及社会经验的结合恰为创业开拓提供条件,遂乘势很快而起成为当时五陵塬上“乡下人”博浪市场经济者“方阵”中的翘楚,这也成为《乡下人》问世的经济基础。

作为秦朝都城、汉唐五陵塬又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处于京畿之地,而且即使后来不再属京畿之地也因为地理上的便利恒久的位列中心城市的近郊。英雄豪杰创造历史的传奇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寻常而强力的精神食粮,且相对优越的农业条件和区位优势使这里的人民长期带有相当自然的优越感,虽也不免带有农耕文明的一些安居保守的思维惯性,但一旦发力往往内力十足。影片《乡下人》展现的正是华夏大地腾飞巨变期五陵塬上新时期勇士们如睡狮猛醒般迅扑时机的勃勃生气,这种生气是如此鲜活以致被部分观赏和评论者认为多了些粗犷之风,然而该勃勃生气中的粗犷是来自真实的粗犷,这种真实的粗犷源自这片土地上地理、气候、农作物、饮食习惯、历史的长期复合作用,即一种普遍崇尚朴质、勇猛、刚强、率直的“秦人之风”。细品沛然充盈于影片《乡下人》一帧一画和运河先生一言一行中的就是这秦风。

三《乡下人》的写实主义风格与叙事特点

影视艺术是直观的视觉艺术,影视录影带的基础——照片就是为真实地反映自然万物的真实外在而发明出来的,电影脱胎于照片,本质上是运动的照片。电影的根本魅力亦在于反映真实的物与事,纪录片、风光片当然是完全为真实世界留影,而故事片中越是能客观、合理的反应当时时代的作品当然能激起更长远持久的共鸣。从列宾、米勒等欧洲传统写实主义油画大师的作品中人们可以体味纤夫的愤懑及捡麦穗农妇的从容,但若想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它变形的面部中欣赏到准确且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社会历史信息,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电影《乡下人》的叙事是事业、情感并列且多点连接的两条线叙事展开,如同电子显微镜下的DNA双螺旋结构。运河先生编剧时选中了建筑作为主人公任北杭的事业,这无疑是一项智慧而现实的决策,因为建筑业直到今天还是“乡下人”进城拼搏时从业人数最为巨大的行业之一,而且也是运河先生早年创业时从事的主要行业,所以编剧及统筹安排起来得心应手。选建筑业为主题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把诸多人物链接入戏,如宋工、朱科长、王科长、北海、二牛等分工不同且性格各异的生动形象,从争取项目、施工方案分歧、钢材供应风波、财务危机到最后封顶庆祝,《乡下人》除宏观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外也可堪称一部建筑行业的样板戏。

影片男主角任北杭显然有《乡下人》影片之魂于运河先生的强力印记,“北杭”之名即取自京杭大运河的起止地北京和杭州。任北杭的乐观、热情、激进、执着甚至“乡下人”式的豪放不羁都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综合背景下农村出身创业者们崇尚拼搏立志在摸爬滚打中顽强进取的正能形象!宋工这一落落大方、求真务实、正义担当、顺潮而动的新时代优秀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也同样精彩,展现了改革开放近十年后的八十年代中后阶段新式中国女性形象。任妻这一角色则真实地反应了城乡二元矛盾冲突中一些农村家庭主妇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其他如某大型国企基建科朱科长的谨慎、某市物资局王科长的油滑市侩、北杭弟弟北海的遇挫退缩、二牛的鲁莽坚定也都以合理、合适的分寸通过银幕表现,既反应了八十年代制度改革和理念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在情节设计上尽可能增加戏剧性同时对当时建筑工程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矛盾和现象进行了写实的暴露和演示。

如果问什么是影片《乡下人》的基本风格?那么必然是彻底地现实主义,基于现实的场景、基于现实的生活条件、基于现实的奋斗创业,同样情感矛盾的暴露上也是现实的,以客观展现创业路上源自价值观和城乡差别导致的情感冲突。《乡下人》的主旋律和弘扬的主体价值观在奋进,即影片主题歌中所唱“闯一闯 碰一碰、、、”,片中情感戏是为满足现代故事片的主流套路和商业运作而安排的,这从适应市场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彻底的现实主义。

在画面效果上《乡下人》极少刻意到外省外地寻找特殊外景,片中的村庄、黄土沟壑、咸阳市区单位、街道、商场以及工厂、建筑工地取景基本上是源自本土近处,即运河先生长期生活创业之地,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以其极现实的独特魅力记录了如冰凌融泄般的勇进时代,虽无标准文学出版物加以陪衬支撑,但仍然在运河先生的肩扛手托下撞门而入,堪称八十年代影视版新《创业史》。

四 电影《乡下人》与《人生》的比较欣赏

上段讲到影片《乡下人》在精神层面具有相似性的现代文学作品是《创业史》,《创业史》着重表现五十年代建国初期中国农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农业战线奋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热火朝天景象,翻身农民梁生宝和勇冲商潮的任北杭对各自时代的热爱和紧抓机遇的迫切分别可在文字和影像中可被感受得到,可集中概括为梁生宝的勤劳谨慎和任北杭的激情豪迈,而这两种气质的相同点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乐观。

其实和《乡下人》联系更为紧密的是小说及同名电影《人生》。

《乡下人》和《人生》同为80年代现象级的标志性艺术品都形成了极强的文化冲击波,两部电影之间既存在非比寻常的联系,又存在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别,回溯渊源原知一切都是必然!1985年已经在改革开放的最初浪潮中通过奋斗获取相当资本的农民企业家于运河在观看电影《人生》后内心激起了远超常人的振荡,这种振荡产生后如春后冰凌融泄,他以异常的执着和坚韧,从经营企业工作中分出精力一次又一次抬起手掌叩向电影殿堂的大门。起初按照常规思维是力图说服路遥先生为《人生》拍摄续集,因为他不满《人生》中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仍难以离开土地束缚的悲剧命运并试图在续集中进行修正,但被路遥先生拒绝。关键时刻因将中篇小说《人生》执导拍摄成电影而闻名全国且此时已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理解了运河先生的思想,以一代伯乐的胸襟断然开关放行、、、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吴老的支持,《乡下人》电影是不可能问世的。电影《人生》的编剧为作家路遥,电影《乡下人》的编剧为农民企业家于运河,而吴天明为两部电影共同的关键先生,而两部电影都完成于八十年代,在拍摄后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影片《人生》的同名小说本身是路遥的成名作,又加上吴天明大师的执导和吴玉芳、周里京等优秀演员的艺术演绎在上演后引发强烈反响,而《乡下人》则是因为既歌颂中国农民勇闯经济大潮的锐气又彰显当时新时代中国农民在电影艺术领域的突破性壮举而引起巨大轰动。《人生》凭借感人的悲剧爱情和苍凉壮阔的陕北高原景象及特征鲜明的陕北民俗文化著名,《乡下人》则借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成果进一步厚实而汇聚成的豪迈进取之气闯进中国电影殿堂。《人生》以相对落后的时代场景衬托悲剧爱情使爱的破碎更加感人,《乡下人》则以相对《人生》进步些的社会物质条件和更强烈的进取思潮为创业者的雄心提供合理的解释。

集中滤出《人生》与《乡下人》相同点:1都是西影厂拍摄的反应陕西黄土台塬地带和人物命运情感波折的带有编剧个人自传体性质的彩色故事片。2都以高度写实的风格客观反应当时年代的自然、社会、生活物资条件。3都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敏感话题进行了真实的暴露,《人生》中将镜头对准了劳动人事方面,焦点在高加林第一次被村书记高明楼使手段丢了民办教师资格,第二次是对转业回乡的高家叔父违规利用权力给高加林安排工作及后来被揭发再返乡这一系关主人公命运变迁重点事件的着力记述,《乡下人》则重点对承包工程及物资采购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完全写真的复制粘贴。4都对城乡二元社会组合中矛盾交织的情感婚姻问题进行了探讨。5在电影音乐配置上都采用本地区标志性的元素,《人生》采用苍凉伤感的陕北信天游为悲剧爱情做气氛上的渲染和暗示,《乡下人》则以高亢豪壮的带有关中秦腔式音乐伴奏及唱法的主题歌为创业者提气增势。

两片又有以下明显的不同:《人生》为八十年代前期陕北高原某山区城乡之间主人公命运转换和情感波折,《乡下人》则在着力刻画八十年代中后期关中近中心城市地带农民企业家锐意搏击市场经济浪潮的创业故事。《人生》片中舒缓的节奏和人物普遍深沉压抑的神情配合着古希腊式悲剧情节,《乡下人》片中快节奏的风风火火节奏和诸多人物普遍乐观喜庆的神情则与《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同属八十年代主流轻喜剧片。《人生》片中陕北某县高家沟村尚未通电,照明以煤油灯为用,这符合八十年代初全国相当部分农村地区尚未通电的客观现实,《乡下人》片中五陵塬上农村已经实现初步电气化,电视、洗衣机、电扇已经走进农家。《人生》片中主人公高加林采取听凭命运安排的弱势应对,《乡下人》片中任北杭则显然是持应变开拓的强势思维。

综上所述,影片《乡下人》与《人生》问世相隔虽只有5年左右,但这五年间是中国社会走向全面电气化的转折期,处在初步电气化时代并在电力文明强力支配的“乡下人”们显然拥有更多的改变命运的意志力和乐观健朗的活力,而影片《人生》则因为主体场景高家沟尚未为电力文明所覆盖支配而使这个山村不可避免地仍处在慢节奏的传统农耕时代,由此漫布《人生》片中的无奈基调和自卑情节就不难理解了。用两部同为上世纪好莱坞著名影星费雯丽主演的影片打比方作为两片对比部分的结束,《人生》如着重塑造欧洲古典式悲剧爱情的《魂断蓝桥》,而《乡下人》则可比崇尚美式勇敢坚强的《乱世佳人》。高加林面对命运和已经进行的改开大潮,令人遗憾地任由命运安排城乡间摆布,任北杭则在自己认定的前进大道上克阻扬帆。

五 图腾

电影《乡下人》的画面中隐藏着有力的的文化图腾作为主人公价值观的指向,因为出于主题和文化的综合统筹管理及中国艺术哲学中崇尚婉约曲示的传统,所以没有在影片旁白中直接点出,而大部分读者因为历史文化及文物知识的限制难以理解这组图腾即秦川牛、走狮、天禄(独角兽)。概括的解释三个图腾为:秦川牛代表任北杭和运河先生的先天农业属性,走狮象征任北杭和运河先生勇闯商潮的强悍,天禄则可与农民于运河投资、编剧、主演具备刻录时代精神意义之《乡下人》电影的宏大艺术创意相共鸣!

以下为基于我个人的文史文物知识加实地考察研究作出阐述:

A秦川牛

影片开篇及故事主链的矛盾点爆发式都出现了秦川牛,秦川牛作为我国著名耕牛品种既是农业的象征,也是吃苦耐劳忍受艰苦条件的精神象征,同时也是“乡下人”的象征。影片片首楔子旁白中讲述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思想的转变和时就用中远镜头拍摄了两三位驾驶“铁牛”即四轮拖拉机上坡的场景,然后镜头向左沿五陵塬南坡逐渐搜索,直到发现到一位农民赶牛在往泾阳县太平镇方向上坡,这绝对不是拍客的随便拍摄,而是用电影语言讲述时代的盘旋前进和新旧交错,意味当时是耕牛与“铁牛”并存的过渡时期。片首部分首先出现的第一位人物即女主角任妻出场时是去栓牛,含有乡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寓意,此后镜头即切换为任北杭改变发型后下决心一定要“闹出点动静”,再后就驾驶橘红色小轿车驶出村去洽谈工程承包。片中矛盾的高峰即建筑工程遭遇欠债风潮几近搁浅下马时北杭的弟弟北海准备放弃闯业而回农村生活,在要求分家时也是要求将父母留下的耕牛归他,这明白而不是隐晦地在表明北海放弃对土地束缚的挣脱。以上几个镜头和场景中出现的真实的秦川牛,意在取其标志性的农业属性。片中还有一个主题为奋进的秦川牛雕像特写镜头,是任北杭外出办事深夜等不及妻子开门而翻墙回家一节戏时出现的,这当然是汲取艺术升华后的精神层面的顽强精神。秦川牛的农业属性与奋进精神并不冲突,而且从来都是合二为一存在的,既是忍耐中的坚强,也是坚强的忍耐,整个浩荡的历史何尝不是这种忍耐中顽强蓄力前行?牛是农耕时代畜力的代表,既有忍受繁重劳作的耐力又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强体力。在近现代汉语言中“当牛做马”的苦力成份近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而淡化,而“牛气”、“体壮如牛”“牛市”等强势意味逐渐固定下来,“牛”字所具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含义之间的矛盾如同任北杭和其背后运河先生的事业和生活中的激烈碰撞!

B走狮

在影片两次出现的重要图腾便是顺陵石狮,两次都是配合着橘红色小轿车在田间道上的疾驰,一次是片首字幕时段,一次是片尾点段,且都伴有豪迈爽直的主题歌。顺陵走狮的昂首雄姿与工业文明的代表物轿车同镜彰显改革开放后乡下人思想逐渐解放激发出敢闯敢干的巨大冲力,镜头中顺陵走狮与主人公、时代、观众互动的主要是其蕴含的雄视四方开拓进取的精神,体格异常雄健且打破大部分蹲狮传统的顺陵走狮在姿态上进行变化从而在石刻艺术表现的精神层面形成了飞跃,和华山、壶口一样成为三秦大地的标志经常出现在省级宣传画面中。

运河先生曾成长并长期劳作于顺陵走狮旁,再后来运河先生创造并亲自扮演的任北杭驰行在走狮旁。

细心的观者会看到序幕一开始近镜头伴橘红色轿车在村边不平整坑洼路面略带颠簸出场的是路边一对体型较小的蹲狮,寓意为乡下人不惧坎坷挫折上路。试想在八十年代一部投资达八十万的电影能差修平几十米土路的钱吗?显然这是为了保持原生态,意在以完全的不加修饰的原生态路况记录当时的客观常见存在!片尾时橘红色轿车再次驶出陈家村在顺陵巨型走狮前驶过,大背景是充满生机的绿色麦田并再次驶向外界大道,这段戏显然是与片头那次坑洼不平土路上的颠簸对应的,片尾驶出村口那段土路时,路面条件已经改善,虽仍为土路但平坦而光整,寓意为“乡下人”经过本次曲折的洗礼后内心更加强大,创业之路因经验和实力的增加更为好走,所以更加豪迈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风浪!运河先生的良苦用心就存在于这些看似普通其实蕴含深意的镜头语言之中,而顺陵走狮是《乡下人》镜头语言中最重要的核心图腾。

C天禄(独角兽)

影片中在序幕出镜仅一次的另外一个堪称神秘的图腾就是著名的天禄,民间也称独角兽。天禄这个图腾和片中塑造的主人公任北杭的事业联系不上,因为北杭从事的的是尚在起步的基础建筑业,气场尚不足与腋生双翅的“神物”匹配,可与天禄共鸣的正是占据中国农民投资、编剧电影第一人位置的运河先生。没有驰骋的想象力就不会有神奇的国宝珍品天禄,同样没有驰骋的想象力也不会有必将成为传奇的电影《乡下人》。顺陵走狮是以巨大的体型和威猛的昂首雄立之姿闻名,但并没有脱离自然界动物的自然结构,仍属写实主义作品,而顺陵天禄多则突破历史上天禄的造型传统,据笔者研究在顺陵之前的天禄多为南朝类狮首麒麟形独角双翅天禄,顺陵刻石的艺术家创造性地在雕刻主体上采取鹿首马身,当然也有象征天禄飞天的腋下双翅,可能是意在取鹿马轻盈飘逸的步态更易幻化升腾和长天相与还。运河先生在那个年代的中西部农村以乡下人身份怀惊天之勇为亿万中国农民壮胆并做率前行,这种创造性的壮举已经具有深层的思想性和精神美学价值!《乡下人》影片创造者运河先生艺术思想和伟大唐代石刻一样成为在五陵塬上古眭城这片土地上生发出的文明之花。顺陵天禄所在的位置在当今西安国际机场东西主轴的延长线上,一千多年前女皇寄予天禄的飞天梦想已经实现,今古交融,艺术与科技齐飞的瑰伟华丽画面每天都在古老的五陵塬上展现,以立体而宏大的景象昭示着梦想与梦想实现的古今演义。

笔者九岁以前生活于古渭城所在农村,父母分别通过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民办教师进修考试走出了土地的束缚,所以能深刻理解运河先生在数十年奋斗中经历的“辛酸苦辣咸”,加上祖宅距离陈家村不足三十里路,1989年暑假我和同学曾骑自行车游览过顺陵观赏石刻,当然那时尚不能深刻理解走狮和天禄所富含的美学价值。随着时间阅历的积累和认识审美的提高,加上机缘的际会今年有幸与运河先生交流并知道了《乡下人》电影创作的背景,也通过当代强大的视频网站细细研究欣赏了电影,而这种随心随时的自由式欣赏在电影拍摄的八十年代末即使在西影厂内部放映室里都不可能做到,所以尽己拙智用心体会这部传奇影片中包含的丰沛意味,作为《乡下人》研究文库中的一枝新叶。

六 结语

就像泾渭两河长葆其东去之势一样,距《乡下人》电影拍摄完成33年后的运河先生言谈中仍不减豪气与激情,以他酒杯中频频下降的纯生液面为说明。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过:“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以此格言来衡量运河先生在影片中借男主角任北杭说出的人生座右铭“人活着就要闹出点动静”是如此的协调。任北杭在片中所展现的奋进和现实生活中的运河先生就是在运用智慧适应时代大潮并努力掌握规律成为强者,而这种下决心与命运较量并努力改变命运的精神是电影《乡下人》的光辉内核,以片尾象征落后的黄土院墙被推土机推倒为集中体现。

以上即为个人的一些心得,与读者交流以便研讨。最后特撰一副对联向崇尚奋争哲学的运河先生致敬:五味兼品座上客 一标独树乡下人。


弄潮者的写实主义影像杰作 品老片《乡下人》

(三)

作者谢煜简介:陕西咸阳人,16岁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6岁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古诗词集《山河行旅》,2013年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以总评身份合办全国性古诗词大赛“天翼兰亭汇”,并为之献作《兰亭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