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儒学经典“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25 17:16:17 编辑: 浏览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学生曾子所著《礼记.大学》里的八条目,而“格物致知”更是儒学思想中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我们普通人逐渐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条件。

两千多年以来,“格物致知”一词的名家解释近百种。2012年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还有解释为“格除物欲,获得智慧”的,有解释为“端正事业物境,达致自心良知本体”的。等等等等。

儒学经典“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太多的解释让我们后人无所适从,到底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把“格物”仅仅理解为“格除物欲”是非常片面的,而把“格物致知”理解成“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也是不全面的。原因如下!

第一,仅靠去除物欲、潜心修行,是不可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的。

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无法生产更多的物质;没有足够的物质,老百姓就不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忽视科技和经济的重要性,就会像公元1500年以后的明清一样,经济逐渐被外国赶超,最后被它们欺负凌辱。可见,仅仅靠修心养性是绝对达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的。

同样,仅靠抓经济和科技,而忽视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的修养,也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呢?人性本贪,欲壑难填呀!如果任由一个人的贪欲膨胀,再多的物质也不可能让他满足的。

不满足就会有不平,不平就会起争执,有争执就会有伤害。世界大战的起因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可见,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们的道德教育,只会加速矛盾的产生。也是不可能天下太平的。

其次,我认为“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包括科技、生活、工作、家庭等等各方面的。这里的“格”可以解释为“归纳探究”,“物”可以解释为一切事物,“致”可以解释为引导开启,“知”通“智”,是智慧的意思。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归纳或探究事物的本相和彼此关系,从而引导开启自己的智慧,获得更深层的领悟。

儒学经典“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知识可以被灌输,但智慧是不行的。智慧是什么?是对事物快速而透彻地认知和理解的能力。智慧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对事物反反复复地归纳总结、探究其原因,并洞见其关联而得来的。

事物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但是真正时时刻刻在“格物”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比如宇宙、生命、意识等)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被动接受,很少有人真正去怀疑、去思考、去深入的研究。(所以某领域有重大突破的少之又少)

“格物致知”的意思理解了,后面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一些事物我们真的想通了,想透了,自然就会领悟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对这个世界不敢没有敬畏之心了。

因为敬畏,所以意诚,所以心正。因为意诚心正,所以身得以修,言行得以正,潜心默化中,也会使家人(亲朋)也得以教化(齐)。

当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都能互助互爱、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那么国自然而治,天下也自然可以和平无争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儒家的这个思想是对的,但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正做到“格物”的人太少了,而且即使他明白了,他的思想被大众所理解和信服也是需要很多时间的。

人的思想是自由的,即使你说的是真理人家可以选择不听不信,即使某些人说的是歪理但是人家就是相信,谁也没有办法。

因为有思想信仰的不同,所以就会有争执。只有这个世界的主流思想都是宇宙真理、这个世界充满了仁慈、博爱、无私、宽容、谦和的时候,才真正是“平天下”的时候。

儒学经典“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更多教育资讯关注索科教育

(本文图片文章素材摘抄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