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加一笔是什么字(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时间:2024/05/09 11:18:25 编辑: 浏览量:

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丫字形树杈

抽象篇


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干”gān gàn hán,象形字,异体字作‘榦、 幹、乾’,‘干’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甲骨文的‘干’像一根丫字形树杈,它是一种用于耕种的原始农具。其中的‘一横’同‘才’字的‘一横’一样,表示‘相交’,是与畜力连接的交点;上方的分叉可由双手握住,起平衡、转向的作用。西周至春秋的金文承袭商朝甲骨文,表义‘交点’的一笔略有变化;楚简承袭商朝甲骨文,其中望山楚简将‘干’字上部分叉的两笔写作交叉状,于其字义而言,也是合理的;秦简、东汉《说文》小篆承袭前朝文字,汉隶将上部分叉的两笔写作一笔,至此‘干’字定型。造字本义:丫字形树杈,是一种农业时代早期的农具,用于与畜力连接进行耕种,引申为‘劳作、做事’,如干活、干事等;也引申为‘树杈、树枝’,如树干、枝干等;又引申为‘像干字形的事物’,如‘轩、虷’等形声字;由‘畜力与农具连接的交点’引申为‘连接、联系’,如干系、相干等;还有对‘干’错误的理解而引申出的引申义‘’,如干戈等;以及其异体字字义的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这两个含义皆源于对异体字中的‘屵、旱’的拆解,如干湿、干杯、《易·渐卦》:“鸿渐于干。”等,此时读作gān

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榦、幹·演变

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乾·演变

备注:‘干’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有很多异体字。‘榦、 幹、乾’本是由‘屵(汉字历史——抽象篇(干))、旱’或‘岸、日’组成的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后由秦改制为左右结构,其中的‘’并非‘朝’中的‘’(参见),而是由‘屵、日’转换作‘’。‘榦、 幹’右部的字符则是‘干’字另一款写法(望山楚简)的隶变,‘乾’右部的字符也并非‘乞’,也是‘干’字的一种变体。


汉字历史——抽象篇(干)



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