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画(《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时间:2023/04/25 13:51:25 编辑: 浏览量:

儿童的情绪管理一直是图画书创作者偏爱的议题,因为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与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每一个家长都绕不开的育儿话题。自然,围绕这一现实需求而创作的情绪管理类图画书也层出不穷。但谈到当中的佼佼者,还是要列举这本得过凯迪克与夏洛特·佐罗托夫双料大奖的启发性绘本——《菲菲生气了》。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普遍认为,《菲菲生气了》这本图画书广为人知的原因在于它在创作中擦除了成人的作用。情绪的爆发、缓解、平复都以儿童视角进行,儿童是整个情绪处理过程中的主导者。

这样的创作方式好在,它肯定儿童具有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将现实中通常需要由成人来进行干预的被动型情绪管理,转化为儿童的自理。情绪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成人的责备或者安抚,在这样流畅的情绪处理中,儿童读者群会获得彻底宣泄情绪的代入式体验,以及对不同情绪的理解和处理负面情绪的办法。

但《菲菲生气了》的成功之处不止于此,作者莫莉·卞在图像上的艺术创作手法是该书成为儿童情绪管理范本的重要原因,这些方法当中包含了:

·用颜色表达情绪及变化

·对事物进行反常规处理

·将抽象的心理活动可视化

·用图形化象声词渲染氛围

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起作用于图画,生动又准确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情感与情绪的传达起到了突出与强调的作用。

用颜色表达情绪及变化

在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图画书中,故事的起伏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体现的。能否在一本书中详尽又生动地刻画多种情绪将会决定这本书对儿童读者群的诱惑力是大还是小。与文字可以直接描述心理状态不同,图像在创作情绪关键点时遭遇的困难要更大。在这本书中,莫莉·卞尝试最多的传达情绪的方法就是使用颜色与线条。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尽管我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喜好,但在颜色与情感的对应上却几乎有着差不多的认知:红色一般象征活跃的心理活动、绿色带来和平与生机、蓝色让人镇静……

所以,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运用跨页的全幅红色背景来创造情绪沸腾之感,与之形成同样视觉刺激的是菲菲的蓝色眼睛,它们在一片红色当中传递出主人公不容反抗的坚定力量。

除了对颜色的块状涂抹,使这本书具有高辨识度的原因还在于对颜色与线条的合并运用。创作者运用不同的颜色对角色及道具进行边缘勾勒,每种颜色都与实物面临的境况或心态保持一致。

在第二幅画面中,猩猩玩具是冲突爆发的原因,因此创作者给了它黄色的线条,使之醒目刺眼,读者能够一眼抓到事件的重心——争抢玩具。

表现姐姐的情绪线条是绿色的,她是胜利者的角色,因此绿色能够表现她满足与从容的姿态。线条颜色变化最明显的是菲菲,她从玩具的拥有者到争夺的失败者,情绪由优转劣,线条颜色呼应了她的情绪变化,从象征活力与欢愉的橙黄色变成了具有攻击性的红色。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用颜色表现情绪与氛围的方法贯穿本书的始末,当菲菲独自跑出家门,在自然中获得了疗愈,心情慢慢平复之后,蓝色与绿色是全幅画面中的主导色彩。作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现情绪的细节,哪怕是勾勒树干的线条,也由原先的红色变成了和缓的蓝色,整个画面场景都在传导出一份缓和与谅解的意愿。

可以说,颜色是我们在感知自然世界、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起到认知与识别作用的刺激性视觉元素;是艺术家进行客观现实描绘与主观思想呈现的表达工具。同时,它也可以是图画书中,我们用来与儿童进行交流的视觉语言。不管绘本中的文字是哪一种语言,不管打开这本书的读者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他们都能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来区别图画书当中蕴含的情感与情绪。

对事物进行反常规处理

故事发生于场景中,人物置身于场景里,因此作者对场景的处理也会影响图画书整体的表现效果。在场景中巧妙地嵌进能使读者感受到角色心境与情感的设计,能够让画面在传达情绪上事半功倍。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在这幅画面当中,我们能感受到菲菲强烈的怒气,这种感觉的来源不仅仅在于她的身体被火焰笼罩,还在于画面右侧的火山。

菲菲脚下平整的地板变形,像延绵起伏的山脉,最终通向火山之口,象征怒火的岩浆喷薄而出,寓意着情绪的宣泄。

在常规化的图画绘制中,火山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家中的,要将室内物品与自然景观这两种来自不同环境的事物合成气质相符的情绪表达符号,需要巧妙的构思。作者为了使这样的艺术处理足够顺畅自然,提前在前面的诸多画面中做好了铺垫——增加地板的画面占比。

如果表现重点是菲菲的情绪转变,那么在前面的篇幅中细致地绘制地板似乎显得多余了。但是到了地板被艺术化处理,成为拟态的火山之后,你才会惊觉前面出现的地板是为了让我们接受与习惯。只有稳固了对地板的刻板印象,才能享受到最后变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寻常之物在传达情绪上的奇特作用。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将日常事物进行反常规处理的例子还有一处。菲菲生气离家,走在上坡路上时,此时的她心里积郁着悲伤。除了颜色与线条的运用,我们还能发现周围的树木像是有了生命似的,仿佛能感受到菲菲的心情,纷纷弯曲身体,倒向与菲菲相同的方向,与她一起垂头丧气。

树木当然不会感知到人的情绪变化,这样的拟人化与反常规的艺术处理方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果孩子能够发现这样的景物变化,他们就能领会情绪的影响力,尤其是愤怒,它不但会给自己带来压抑感,也会给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人带来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

将抽象的心理活动可视化

要活灵活现地表现儿童的心理世界,就得站在儿童的位置,想他们所思,画他们所想,除此以外,将抽象的心理活动可视化也是比较有趣的创作方法。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在这幅画面中,现实中的菲菲展露出愤怒的情绪,我们能从她抬手踢腿的动作中观察到,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她迫于现实压力,在压抑与克制自己的愤怒。而这一点,是我们在通过观察与实体不同步的红色巨型影子获取到的信息。

隐藏的心理活动经过视觉化处理,变成一目了然、可以直接传达主角最真实情感的媒介。当主角受限于现实条件,不能使用冲突手段时,这样的可视化处理却可以化解这种创作束缚,同时也削弱画面的暴力体验。在照顾儿童心理的同时,通过委婉的图像叙事,表达菲菲不可抑制的怒火,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那种声嘶力竭的咆哮与挥拳搏斗的冲动。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同样的方法,在这一幅图画当中也有应用。

形体渺小的菲菲位于左下角一隅,但是她心中的怒气被描绘成一团火。形体与怒火的大小对比,实与虚的力量反差,强化了读者对情绪与氛围的感知,创造出震撼的情绪化呈现效果。

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来反映心理活动,是最为常见的表现情绪情感的方法,也正因为常用,往往乏善可陈。所以,与其选择在可视化层面上进行千篇一律的创作,不如走进孩子的想象世界,去那里探索抽象的视觉语言。

用图形化象声词渲染氛围

在前面的案例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细节,就是文字的图形化运用。区分好绘本与坏绘本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的文字是不是与图画是割裂的。优秀的图画书,尤其是在那些写画由同一人创作的书中,文字与图画是高度匹配的,这种匹配不仅表现在形与音上的共鸣,也在神与情的互通。

在这本书中,象声词就可以配合画面,参与情绪与氛围的渲染。通常来说,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越是爆发性的情绪越会带来爆发性行为。如何从行为中蕴含的力量感受导致这种力量产生的情绪呢?除了关注动作,我们还要关注画面中的音效——象声词的运用。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我们仍然要列举这一张图片,这次,我们只关注文字的作用。画面中有两处文字,一处是起描述作用的白色字体,另一处是以象声词出现的图形化文字——SMASH。

SMASH在英文中的含义是打碎、破碎,在这里模拟抽象化的菲菲击打物体时发出的声音,但创作者对词汇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它在传递声音时,又表现了情感。

组成词汇的每一个字母都是由碎块构成的,这样的设计可以营造力量感,只有具备绝对力量的暴力动作才能将事物击碎,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也只有不能抑制的、达到饱和状态的愤怒才能行使出这样的力量。

《菲菲生气了》:在图画中表现情绪的多种艺术手法

通常来说,越是爆发性的情感越会带来爆发性行为。在这一幅图画中,作者在表现情绪时,没有选择刻画菲菲用力摔门的瞬间,而是描绘了已经走向远处的菲菲,她的愤怒全部留给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象声词——PABAM来表现。

我想有以下原因,情绪爆发的高潮是影子击打物体和口吐火球那两页,这已经足够了,再加一页直接展现爆发的效果图反而累赘,而且向悲伤与和缓的情绪过度会不够顺畅。

不过,即使创作者没有选择更加有力的表现方法,在这一页当中,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象声词的引导来感知菲菲遗留在身后的怒火。字体用红色表现,配以橙黄色轮廓线,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视觉表达。并且字体的下端呈现不规则的、像是折断的木材那般的边缘线。

这又是一种强调,能够折断木板的力量宣泄而出,在这力量当中蕴含的恐怖情绪也不言而喻。同时这种对非真正暴力行为的暴力化呈现也营造了一种肃静、紧张但不至于可怕的空间氛围。



《菲菲生气了》以“情绪管理参考书”得到广泛认可,但这并不是它被认可的唯一因素,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它最后的成功。

引导孩子理解情绪、管理情绪是门学问。同样的,创作者基于服务孩子和家长的目的,也要不断精耕于创作上的学问。从铺天盖地的同类型作品中突出重围,需要不断借鉴与创新,规避同质化的唯一途径,就是不要重复千篇一律的创作方法。

简而言之,走出创作束缚,才能拥抱健康的创作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