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封面(褪色的贺年卡)

时间:2023/04/25 13:43:11 编辑: 浏览量:

距离2023年还有2天就要到了。年初承诺的十篇长文已经写到了第九篇。留下兑现的时间不多了。究竟能不能达成呢?最后一篇又应该是什么呢?暂且先把这第九篇完成吧。

以前在学校期间,这个时候应该是要准备新年联欢会的时候。这段时间是有才艺的同学们排练准备节目的日子。

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没有才艺的学生,在这段时间开始互赠同学一样东西。看到题目您肯定也知道了,那就是贺年卡。

褪色的贺年卡


小时候,应该还在幼儿园或刚入学,哥哥应该已经初中了。

那个时候,哥哥在市里上学,有的时候会带回一些书啊,文具或者新鲜的玩意儿。

我已经忘记第一次见到的贺年卡是什么时候,但第一个有印象的贺年卡我到现在还记得。

那是哥哥的一位同学送的贺年卡,白色底,上面是铃铛,红色的彩带还有绿色的圣诞树。

这个贺卡比一般的贺卡要厚一点,为什么呢?原来内有乾坤。

打开贺卡,一曲单音节的音乐响了起来。任天堂红白机的8bit音乐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但我说的这种音乐也许连4bit都够不上吧?就像是现在每天下午的固定时刻,收垃圾的人推着垃圾车走在各个单元门前,车上挂着一个手枪式喇叭,里面播放着那单音节版的《敢问路在何方》这种效果的电子音乐一样,单调而机械。把贺卡合上,音乐就停止了。

曲名并非《Jingle bells》,而是《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这首歌也是至今我潜意识里圣诞圣歌。

甭看只是单音节的机械电子音乐,可是在那个只能在话匣子里出声的年代,这小小的卡片竟然可以奏乐,对于我来说带给我的可称得上是第一次看见iPhone时的震撼了。

我会打开合上,打开合上,慢慢打开慢慢地合上,以此观察它为何能开关音乐。究其原因是它在左右的页面之间有个纸质的拉杆,你打开贺卡时左边粘着的拉杆被拉出来,就会启动右边的电子芯片的开关,声音就会播放出来。这个简单的小开关在那会儿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也是让我对此设计为之佩服。

再对贺年卡有印象的是在小学期间的手工课上了。临近年底,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制作贺年卡送给身边的人。老师说购买的贺年卡虽然很方便很漂亮,但自己制作的更有意义。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出有意义的贺卡送给自己想送给的人。

褪色的贺年卡


那一次的贺年卡制作,本来刚开始我只是做了一张普通的开合贺卡,但在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往里添加喜欢的图画后,那张贺卡越画越多,成了名副其实的缝合怪,变成了一本小书。我把自己喜欢的小人书里的一些场面都画到了这个贺卡里。

那一次贺卡从开始制作到完毕,用了个把月,今天看到了阿童木好看,就要把他画进贺卡里。明天看见狮子雷欧觉得英姿飒爽,也要画到这张贺卡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精灵》的这幅图,因为觉得各种机器人好看。我也将这张图的每个机器人都画到了贺卡的封底儿上。

褪色的贺年卡

就这图中傻傻的机器人,却在少年我的心里觉得酷酷的不要不要的。

然后就在新年元旦的那一天去老姨家送给了表妹。现在想想,如果这是送给一个自己心仪的女孩子,那这东拼西凑的贺卡真是钢铁直男般的“恶趣味”啊。

时间再往后推几年,到了初中的时候,同学之间开始流行互相送贺年卡的活动。这个时候的贺卡大都是大家各自购买的。在那个没有网购的年代,大家在镇上所在的商场或小卖部里找寻自己喜欢的贺年卡购买来馈赠朋友。

褪色的贺年卡


毕竟镇上商场小卖部里的贺卡种类少,大家也就越来越不满足这些单调的贺卡了。就有同学借着父母在市里上班或者爷奶家在市里,有着可去市里的便利条件下,就在班里的贺卡圈里提供了新鲜的贺卡种类。

新款式自然受大家喜爱,于是就有同学相约一起去市里购买贺年卡。

褪色的贺年卡


某天,我的好朋友告诉我周末咱们去市里买贺年卡去。从他那里我才得知,原来在镇上卖的最便宜的2~3元贺年卡在市里那个号称天外天的批发市场5毛钱就可以买到。

忘了那一次周末,带了多少钱,也许也就不到20元。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批发市场,看到了整个市场仿佛是贺年卡的专场。印象中还有用弹簧床做摊位的,将商品摊开,摆放在床上。

我看着这玲琅满目的贺卡,顿时觉得到了一个新天地,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满足感、新鲜感。

褪色的贺年卡


市里的批发市场里贺卡的种类多,又有各种新式的花样设计。

有的贺卡封面是一个窗户,镂空窗户翻开首页就是窗外的景色。

有的贺卡是立体的,一打开,里面巧妙的通过折纸的角度将各种形状的场景跃然纸上。

有的贺卡模模糊糊,我从那时知道了一个词语,朦胧感。打开贺卡才发现原来是在贺卡上罩了一层半透明的纸,这种模糊朦胧的感觉也让我觉得这是一种美。

有的贺卡在打开时,会闻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的香味儿。还有那种凹凸不平压花的贺年卡,已经不算新鲜的了。

褪色的贺年卡


我在市场里见到一种跟现在B5纸大小差不多的可算是当时的巨型贺卡了。

我在众多贺卡中看到了一款,心仪许久,心想不管多少钱,一定要买到带回去。

那是一张巨型的贺卡,封面是一张照片,照片是一张英伦范儿的旧照片。(也许我形容的不恰当,可能是欧美范儿)

一个戴着帽子的金色长发女孩儿,站在窗前,看着窗前下方的一个戴着帽子的小男孩儿。感觉应该是一对姐弟。

褪色的贺年卡

女孩儿的帽子类似上图中小女孩儿所带的帽子,只不过比画中的帽子要高。

褪色的贺年卡

小男孩儿的帽子类似图中戴眼镜男孩儿的帽子,也可能叫作报童帽。上面的两张图片都出自伊夫邦廷的一本感人至深的绘本《开往远方的列车》。

贺卡的封面照片就是有一点点朦胧感的,在照片中的窗台上还摆放着几盆花。我被这当时自认为有格调的照片贺年卡所吸引,将它跟随其他贺年卡一起买了回来。

拿回家的贺年卡,有一些爱不释手,又舍不得送人,我突发奇想,学着摊位那样,将这些好看的贺卡粘到了自己床头的墙上,一个贺年卡墙就这么出来了。这贺卡墙我摆放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摘除下来。

贺年卡的流行仿佛也是一阵风,初中也就那一两年,到了高中反而不时兴这些了。

写这篇小长文的初衷,是因为罗大佑的那首歌《光阴的故事》里那一句“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 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这首《光阴的故事》也是自己平生第一首会弹唱的歌曲,也对这首歌的歌词与曲调印象深刻。

在8,90年代,我国还没有平安夜圣诞节的习俗。当然,现在也不应该有。这节日总觉得是商家们的宣传手段,只为了让你掏钱购物而已。

可我也觉得,这国外的产物,到了我国也本土化了一些,圣诞卡变成了贺年卡,从圣诞变成了元旦,这也是国人的创举吧。

贺年卡我总觉得是外来物,因为国外的圣诞卡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

据说我国的贺年卡最早出自先秦,又名“刺”最开始也是官宦之间祝福的媒介,后来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么多年过去,很遗憾的是,同学送的还是自己买的贺年卡,在经历了搬家后都没有保存下来。脑海中记忆里的贺年卡的样子也全都记不住了。

我知道如果留下来,那些贺年卡肯定会褪色,有香味的贺卡也不会有味道了。

但那贺卡还是存在我的记忆中无法忘记,虽然记忆不多,能写出来的也不多,可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的记录一下下。

褪色的贺年卡


现在可能也有人会送贺卡给朋友吧?只不过这贺卡都是电子的了。

我感觉这越发像游戏主机或者pc平台上的各种数字游戏。看着玲琅满目而实际都是虚无的,只是个账号而已。

所以我会隔很长一段时间收藏一些过时的实体版的游戏。这样过气的实体游戏会便宜的幅度很大。这些游戏我也不会开封只是收藏在库房中。隔一段时间看一看。因为实体的感觉握在手里的充实感是数字版不能比拟的。

这就像纸质版的贺年卡通过邮局或送卡人

褪色的贺年卡

亲自送到你手里,当你翻开它体会纸质实体的触感时,是电子数码无法替代的。

褪色的贺年卡


可实体版终究是要占地方的,不管是图书,影碟或音乐cd,实体还是要占着空间的。而数字版你只需一个账号和足够大的硬盘就可以了。即使硬盘不够大也可以,现在完全可以云播放了。

褪色的贺年卡

褪色的贺年卡

那么,究竟是实用主义的数字版还是有着情怀的实体版呢?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明天将发本年度的最后一篇小长文,我还在噼里啪啦的敲打着键盘,一定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