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辫子(活了90多岁的外婆去世了,子孙头带红布做孝衣,这是喜丧……)

时间:2024/05/09 11:18:16 编辑: 浏览量:

外婆在昨天入土为安了。这是今年逝去的第二个亲人。

我对外婆的感情很复杂,她逝去了我竟然不觉得悲哀,反而有一种诡异的轻松感,是为外婆,也为母亲。

可能是感慨于外婆那平凡却又曲折的一生,我萌生了把它记录下来的想法。

外婆出生在越城岭山脉的一个叫金字岭的大山脚下,村子就叫岭脚底。她父亲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据母亲说,包括我们家附近的田地在内,方圆多少里内,以前都是属于外婆娘家的。

家大业大,人也多。外婆家兄弟姐妹超级多,具体有多少,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岭脚底村里面到处都是我的表叔——我外婆的哥哥们的孩子。去镇上赶集,经常被母亲拉着喊人——这是你外婆姐姐的儿子、女儿,你要叫表姨……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到处都是我们家的亲戚,因为奶奶的娘家是大山里的,也有一堆兄弟,多到什么程度——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来的娘家人里,有好些舅公,我爸爸都从没见过!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总之,生在地主家,又是小女儿,外婆的童年到少女时期应该是过得不错的。小时候,我常常听外婆讲起她小时候的事——说那时候用大洋、铜钱换糖吃,花不完就把钱塞到木头柱子的缝隙里。或者走日本(躲日本鬼子)的时候,她们姐妹用水瓢把金银首饰装起来,埋到家里地下面、村后后面的金字岭上。因为后者,从婆家回来的表叔们,差点把家里翻个底朝天,山上也跟要开荒一般,就差犁一遍了。可是貌似啥也没找到,又或者找到了没有声张。

不过从这可以看出,外婆在娘家时,确实过得挺富足。

不过好景不长,日本人快要打过来了。外婆十五六岁,就早早的嫁到了外公家,开始了她大半生受苦受难的日子。

外公现在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关于他的事情,我记得的不多。印象中,他一直坐在厢房门口织箩筐,天天如此。从母亲的回忆里,也验证了,外公确实就是这样一个纯手艺人。年轻的时候,还会去野外抓点鱼虾泥鳅,回家做好了寻三五个朋友,喝点小酒。到年纪大了,只一心一意的织他的箩筐,其他万事不管。外婆看不惯外公的做派,两人关系很差,老早就分居了。那些年不兴离婚,所以就这么耗了一辈子。

外婆和外公育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我母亲排行老二。

早年的富足生活,并没有让外婆养成好吃懒做的性格,相反,外婆非常的勤劳。甚至直到今年初,外婆都快一百岁了,她的菜地还侍弄的清清楚楚。直到前段时间,我们回家参加大伯的葬礼的时候,去看望她,她那时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中午大舅做饭的时候,我自告奋勇去小菜园里摘菜,里面种的葱和白菜一小片一小片的整整齐齐,都是外婆生病之前种的。

我们小的时候,外婆也有七十多岁呢,去村子后面的大山里打柴火,十几里路,她挑一担柴火一溜烟的就回到家了,几乎不歇晌。院子里的柴火也总是堆得高高的;什么红薯南瓜花生等,也是一筐筐的堆在那里,都是外婆自己种出来的。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尝过饥饿的滋味。像我父亲,小时候就是吃红薯饭吃到生出阴影,直到现在都不爱吃红薯。而母亲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她小时候,基本没有挨过饿。因为外婆很会养猪,家里经常有肉吃;外婆又勤劳,所以家里粮食也充足。甚至她的很多侄子都是因为受过她的接济,才不至于饿死。所以直到现在,我的这些表叔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时常结伴来看她,前段时间也来过,说起当年的事,还面露唏嘘,对外婆感激不已。

外婆对她这些娘家侄儿确实不错,对她自己的儿子们,自然就更好了。

她一直带着我小舅住着,照顾他起居,直到他三十多岁结婚后,我表弟长大点了,才放开手。这些都还寻常,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是对我大舅做的事。

大舅的前半生还算顺遂,直到我大舅妈查出得了尿结石,后来不堪忍受病痛喝农药去世后,大舅的天就塌了一半了。再然后,又过了几年,我表哥为了建新房,想把老屋拆了。结果在拆墙的时候,闹出了人命,村里一个来帮工的村民被砸去世了。大舅家因此赔了好多钱。房子自然没有再接着拆,但也没有修复,就这么没有屋顶,尴尬的半露着,就像大舅那只剩一半的天,此刻也塌了。

大舅大受打击,死了人的那家人接受了赔偿后还不依不饶,大舅一半为了消极避世,一半为了躲避麻烦,便去大山里种药材去了。跟个清修的道士差不多的那种。

大舅家不成家,外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直接从小舅那里搬出来,住到了大舅那个半塌的老屋里——老屋后起的两间厢房没有拆,外婆就搬进一间去住了,另一间大舅住。而表哥已经在他老婆娘家,我们镇上起新屋住了。

等大舅回家的时候,外婆就帮他洗衣做饭,收拾行李物品。外婆那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其他人看不下去,都劝她回小舅那里住,她不听,只说放心不下她那大儿,怕他回来看见冷锅冷灶的伤心……

大舅感不感动我不知道,只是没见他有所改变,还是山里住一段,回家住几天,就这么凑活着。直到外婆去世的时候,她一直都是住在那里。

外婆对她的儿子,确实没话说。然而,对她的女儿,我的母亲,却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的上差。

一如其他老一辈的人,传统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外婆这里,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母亲小时候喜欢读书,读完初中考上了高中,外婆却不让她去,说女孩子读书有甚用。小舅小小年纪不想读书,却被她打着催着去读,虽然最后,还是辍学了,但是外婆对待儿女不同的态度却摆在那里。

母亲长大成人后,偷偷学人家去市里批发衣服烟酒来卖,外婆发现后暴怒,直接追到市里面把我母亲揪回家,不让她去做生意,大骂了一顿,说她不干正事。后来,当初跟母亲一起去做生意的其他人,都发了家了。

再后来母亲自由恋爱了,找了个男朋友,准备谈婚论嫁了,到了外婆这里,她仍旧是不同意。母亲拖到年纪大了,相亲认识了我父亲。婚后的日子实在算不上好,贫穷辛苦不足以形容。辛苦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母亲也老了,没过过几天好日子。而当初那个人,发了财后,还买东西去看过我外婆。也不知道外婆当时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应该是不后悔的,用母亲的话说:她确实是一个狠心的人。

母亲每次回娘家,都是跟打仗一样,自己带吃的喝的不算,收拾整治好了,还要应外婆的要求,去叫她的宝贝孙子,儿子,媳妇过来享用……包括她生前,我们最后一次去看她,依旧是如此。

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挺好的,对我们这几个外孙女也不错。不过除此之外,别的孩子是休想从她这里沾一点光的,特别是村里的人,走大门前路过一下,都要被外婆疑心是不是偷拿了她什么东西,占了她什么好处,若是稍有嫌疑,便会招来外婆一阵村骂。这一点外婆是绝对不会退让的。这估计是跟她多年一个女人当家有关,不刚强点,也不能独自撑起一个家。

村里面的人都挺怕她的,我也从没见外婆有交好的朋友。外婆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人亲戚身上,其他人从不在她的眼中。

外婆逝世后,母亲仿佛年轻了好几岁,我可以为她作证,不是她不够孝顺。二十多年了,因为牵挂外婆,母亲一直不敢在外长待,时时要去娘家帮外婆打理家事,几天不去,外婆就会托人捎信来,叫人打电话来催。最近几年更是常常说,母亲再不来,她就要死了之类的话。让母亲愁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说起头发,外婆的头发,在她60多岁的时候,就全白了,特别神奇!真的一根黑的都没有,衬得头皮都是粉色的。印象中,外婆常年扎两个小辫,就跟民国女学生似的,估计是她少女时候的扮相,过了这么些年,一直都没变。衣服也是系盘扣的黑色斜襟上衣,裤子也是黑色老式宽大的类型。外婆的背早早就驼了,因为她干活利索,所以常常让人忽略她驼背这一点,我也是刻意在脑海中,描画她的样子时,才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最后一次去看外婆,到那里的时候,都已经中午了,大舅家还是冷锅冷灶。大舅在房间里窝着,见我们来了,才准备烧火,母亲煮好饭菜,喂给床上的外婆吃的时候,外婆还吃了一大碗。饭后外婆的脸色也好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又开始念叨着她的儿子、孙子之类的。

大家都觉得外婆不是生病了,而纯粹是年纪太大了,没办法做饭,饿着了。大舅很干脆的直接说,天天罗里吧嗦,嘴巴没完没了的,饿死她算了。我们都很沉默,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心想:大舅应该是最没有资格说这话的人了吧,幸亏外婆耳朵早就跟聋子差不多了,不然该怎样伤心呢?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才几天!我看了看大舅,他今年也有70多岁了吧?头发花白又凌乱,自己都是个老人家了,又常年在深山里种药材,日子过得跟个野人差不多,要照顾另外一个老人,确实挺难为他的,这估计是他的牢骚话吧?!

饭后,大家都出去了,我也是。又想起没带口纸,于是回去拿。结果刚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火炉子旁边,屋子里有点黑,我视力也不好,还被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外婆,她竟然起来了。我想都没想,转身就喊大家过来,外婆估计也被我吓了一跳,又慢慢走进房里,回到了床上。我看没有人来,就进去询问,外婆一直没有认出我,我也没在意,沟通了好久,才弄清楚。原来外婆是渴了,中午的菜汤有点咸,想喝水了。刚好开水又喝完了,外婆吃了饭,觉得有点力气,就自己起来准备烧水。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回想刚才的场景,倒春寒的天气,大家都穿了羽绒服,外婆只穿了件单衣,就径自起来了,瘦小的身子,蹲在那里烧火,该有多冷。大家都在院子里,外婆叫一声就能听见,可是她没有——外婆刚强的性子,真是刻在骨子里了。

我烧了水,晾凉了点,端给外婆喝。看外婆不方便,就放水碗在桌上,准备帮外婆扶坐起来。手一放在外婆背上,才感觉到硌手的瘦,皮包骨也不过如此了。我甚至生出疑惑——人老了,骨头会缩小吗?为什么外婆变得这么瘦,估计40斤差不多了。

愣愣的喂外婆喝了一碗,她又要求我倒一碗给她喝了,最后服侍她躺下,我都没有回过神来。

我突然生出一种恐惧,一种对于老死的恐惧。在此之前,我觉得横死很可怕,突如其来,不可预测。现在,我突然觉得老死的可怕更甚于它。老而无力、无法抗拒,眼睁睁的看着它来,倒数着时间,萎缩的身体,慢慢老化的器官……太可怕了。

直到母亲从外面进来,我才回过神来。看着外婆跟母亲不搭界的聊着天,我又慢慢释然了——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儿女绕膝,共享天伦,不负时光,认真活过每一天。幸运的例如我外婆这样的,比很多人多活一倍的时间,努力自给自足,自立自强到最后一刻,哪怕历经坎坷,遍尝艰辛,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大家都以为这次会跟之前一样,外婆躺几天积蓄积蓄力量,又能精神抖擞的起来活动了。不想,没过几天,外婆逝世的消息就传了来……

丧礼上,孝子贤孙们都是带的红布做的孝服——外婆这个年纪去世,属于喜丧。大家都没有太难过,母亲也是。外婆是老死的,没有受什么苦楚,没有什么遗憾。热闹了最后三天,外婆就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了。以后就只在清明、中元节的时候,才会再受到子孙的专程拜祭看望。再过多少年,她存在于这个世界快一百年的痕迹,也许就会彻底消失。

外婆啊,外婆,来过,走过。在有生之年,我会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