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行深宫(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时间:2023/04/25 11:18:58 编辑: 浏览量:

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成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十个宦官:

一、宦官宰相第一人——秦国·赵高(?—前207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秦代宦官,权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赵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篡改始皇遗诏钉宫理惠,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长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

他指使胡亥更为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且专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赵高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灵他怎能明白,铁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毁于一阉人赵高之手?

二、敛财弄权乱汉室——东汉·张让(?—189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列侯等职。

以他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他怂恿昏君刘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笑言开。

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这个昏君竟然确信,还口口声声“张常侍是我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货色。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

张让又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张让也走上绝路,投身黄河。

三、太监军师美人误——唐代·高力士(684—762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

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目睹深宫中种种险恶和残酷,逐渐领会了一套处绝学。“神龙革命”中他随机应变,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

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他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开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审阅大臣们送来的奏章,小事由其处理,大事才交呈玄宗栽决,玄宗甚谓“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当时朝上,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而诸王公主更称高力士为阿翁,甚至连太子都要喊他一声二兄,驸马们都称他阿爷,此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

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演出的最精彩的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 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真是成也力士,败也力士。

四、厚黑高手一权宦——唐代·李辅国(704—762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李辅国本名静忠,后赐名李护国,再改名为李辅国。从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宫中太监,成千上万,且不去说好坏忠奸,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迹者不多,象李辅国这样的太监宰相,只赵高和他两人,其后再无来者。

他相貌丑陋,看上去有些虚弱,粗通簿书记录,俸奉大宦官高力士。 四十多岁时,高力士才让他主管闲厩账务。他由于管的马喂得肥壮,所以被推荐给皇太子到东宫办事。 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

他曾矫诏将太上皇(玄宗)逐出原来的住所,又杀张皇后,拥立代宗。代宗尊其为“尚父”,加司空兼中书令。 恃策立之功,他跋扈地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分。 不久罢职,代宗派人将其刺死,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

五、掌控军权封为王——宋代·童贯(1054—1126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童贯,北宋宦官,“六贼”之一。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今属河南)人。少年净身入宫,投于大太监李宪门下。

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于媚术。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助蔡京为相,排挤朝臣。

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被处死。《宋史》列为“奸臣”。

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肯定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记录,并且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这几项记录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六、自阉走向富贵路——明代·王振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史学家称朱明王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媚行深宫,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脏受贿,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魂归黄泉。

七、八虎之首“立皇帝” ——明代·刘瑾(约1452—1510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少年自阉入宫,依附刘姓宦官混入乾清宫。 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怂恿混蛋皇帝吃喝嫖赌,厌倦朝事,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

他把贪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制造了“奸党冤案”。 此后还发明一种套在官吏颈上的刑具——枷,许多大臣被重达75公斤的枷刑活活枷死。朝廷的一切决断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刘皇帝”。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恐怖,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赂贿,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混蛋皇帝朱厚照发飙,将其碎尸。

八、阉海第一枭淫监——明代·魏忠贤(1568-1627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魏忠贤,流氓恶棍祸国殃民的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恶心之首。

魏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

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淫逸,自已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红颜。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被除。

九、恃功骄横终伏诛——清代·安德海(?—1869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安德海,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10岁自宫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 1861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一步登天。 是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

“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拨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

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落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 1869年,秋,奉慈禧太后命往南方采办宫中用物。乘楼船缘运河南下,张扬跋扈,招权纳贿。被山东巡抚丁宝祯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拘捕上奏,随即诛于济南(一说恭亲王奕昕密嘱咐丁宝祯乘机诛之)。

十、近代厚黑第一阉——清代·李莲英(1848—1912年)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误国宦官——人人得而诛之!

李莲英是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的太监,极为成功的政客。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

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