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如意(博物院丨碧玉透雕如意:如意如意,随我心意)
时间:2024/04/24 19:52:47 编辑: 浏览量:次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呼~”
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反派蛇精有一件如意法宝,只要念出这句口诀,就能按照自己的心意随意变化出想要的东西,让小时候的我们羡慕不已。
现实生活中的如意当然没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但在一众清宫剧中,如意可是道具中的常客,或是妃嫔娘娘们拿在手中把玩的陈设,或是用于赠礼或赏赐的珍玩,抑或是在皇子选秀中充当选定嫡福晋的信物,可谓皇家奢华日常的必需品。
碧玉透雕如意,河南博物院馆藏
河南博物院馆藏有一件清代碧玉透雕如意,长44厘米,为整块碧玉雕刻而成。其质地与色泽纯正,整体略呈长条形,柄微曲,两头略翘,通身透雕成灵芝纹,长柄上还附攀大小不等的灵芝。头雕则为灵芝状,呈弯曲回头之势,灵芝菌盖有云状环纹,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
这件如意的造型构思巧妙,雕工写实,头尾两相呼应,造型美观华丽,保持了翠玉的天然情趣,又把灵芝长寿的美好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意趣天成,颇具雅逸之趣,是清代中期玉雕佳作。
从用途来看,碧玉透雕如意应为清廷礼器、祭器、供器。清王室盛行的吉祥文化引发了朝野对于如意的追逐。如意成为吉祥的代表,也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据说乾隆皇帝60岁寿诞时,大臣们集资进献了用金丝编制的60柄如意;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有人一次进贡了81柄如意,是为“九九如意”。
《胤禛行乐图》轴
然而,寓意吉祥的如意,起初不过是寻常人家的痒痒挠。
据《释氏要览·指归》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做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最早的如意一般用骨角、竹木制成,作为搔杖挠痒之用。魏晋时期,时人追求人格放达,喜服五石散,服药之后,周身发热、发痒,需要用东西搔痒,如意便适应了这些需求,成为文人雅士的手持之物。
在漫长岁月中,如意也发展出更多的功用。如今,我们提及如意时,早已超越了它最初的实用功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吉祥的寓意。其间变化,深刻反映着中国传统社会文化、风俗的变迁。
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局部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古花开介绍,如意作为器物的发展,尚未有明确的时间与地点,根据目前出土的实物及存世文献,可大致将如意的发展与演变分为:产生发展期(汉代之前)、第一高峰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型期(唐宋时期)、世俗化期(元明时期)、鼎盛期(清代)等五个阶段。
汉代之前,作为搔痒之用的如意已经存在,其基本形态为爪形。在此阶段,“如意”这个词汇作为一种“遵从意愿”的吉祥寓意已经被人接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借助名士清谈活动、以及佛教的推广进一步发展,摆脱了单纯的搔痒的身份,派生出了新的用途,成为贵族、士人、佛家随身之用,以及彰显身份与个性的标志。
唐宋时期,伴随着佛教与道教的发展,搔痒之用的爪杖逐渐从如意中分流出来。此后,作为器物及宝物用的如意则向云形及灵芝形发展,福寿、健康也逐渐成为如意的内涵。
元明时期,文人阶层出于好古的心态,将如意逐步纳入书房文玩的系列。而随着世俗化的观念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意逐渐与民间的福寿信仰相结合,吉祥用语、吉祥图案等应运而生,赢得各阶层越来越多人士的喜爱。
清代,如意发展至鼎盛时期。如意成为皇家喜庆时用于表达心意的礼品、赠品,同时亦成为大臣们进献的贡品。上层的喜好促进了清代如意的发展,清代如意在形制、材质上有了极大发展,做工日趋精致,“祥瑞”成为如意主要的表现主题,如意日益发展成为供人陈设、赏玩的工艺品。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
-
二战是哪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浏览:29 2024-05-09
-
-
孙俪微博(孙俪发微博,晒8岁儿子与邓超的对话,网友大笑:能自力更生了)
浏览:32 2024-05-09
-
-
含有兔的字(“钱”“兔”无量、大展鸿“兔”……谐音梗祝福语火遍全网)
浏览:27 2024-05-09
-
-
月上中天(定风波:词林正韵五阕)
浏览:25 2024-05-09
-
-
香港一级黄色片(她为了红不惜拍大尺度片,性感豪放大胆敢脱敢露)
浏览:24 2024-05-09
-
-
上市时间(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留给万达商管的时间不多了?)
浏览:2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