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清华大学(台湾教改30年,被批是“一场灾难”)

时间:2024/04/24 10:34:49 编辑: 浏览量:


台湾教改30年,被批是“一场灾难”

本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

台湾“教育改革大游行”已过去30年,岛内形容其“给教育带来难以收拾的灾难”,如今岛内教育乱象频出,学历严重贬值,学生升学压力从未减轻。

台湾教育乱象丛生

1994年4月10日,台湾民间团体发起“教改大游行”,提出四大要求,包括“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同年9月,台“行政院教改会”成立,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担任召集人。30年过去了,台湾的教育改革究竟落实得如何呢?据台湾《中国时报》11日报道,台“国教行动联盟”对照当年的四大要求反思了教改给台湾教育带来的影响。首先,“落实小班小校”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直到近年在“少子女化”严重的情况下才小幅降低班级人数。“全台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特教委员会主委钟正信称,当年的愿景是达到每班少于30人,至今仍未达成目标,现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每班仍高达35人,私校更是有45人。第二,当年为降低升学压力呼吁广设高中大学,但为求速效,十几年间将70所专科院校全部升格为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重学历、轻专业”的结果是严重弱化技职教育,高教快速扩张导致岛内出现“7分上大学”乱象,学历严重贬值。第三,“推动教育现代化”方面,主管机关未做好师资员额管控,造成“流浪教师”满街跑、偏僻乡镇却聘不到老师的现象。第四,1999年通过“教育基本法”具有宣示性意义,但是落实仍需努力。

《中国时报》认为,台湾教改30年,最让人忧心的转变是学生纷纷转向高中及一般大学,高职及技专校院的招生陷入巨大困境。40年前,台湾高职生与高中生人数是7∶3,但自2020学年起,高中生人数已超过高职生。文章称,不管是高职还是技职校院,学生来源减少的比例都远超过少子化幅度,技职体系更是被多数学生抛弃。台“教育部”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台湾产业界将越来越难找到本地劳工,不得不依赖外籍劳工,经济发展也会受限。

有数据显示,台湾社会培育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为同年龄人数的七成,然而制造业适合大学毕业生从事工作(技术员及工程师)的从业人数比例不超过三成,服务业适合大学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助理专业人员及专业人员)的从业人数比例不超过四成。台“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说,当局这些年推动教改,新政策不断出现,家长疲于应付,陷入痛苦中。台大有四成学生不喜欢自己就读的科系,一些人毕业后在台湾找不到出路,“这样的教改并不成功”。

把学生当“小白鼠”

针对台湾教育改革的问题,李远哲在近日发布的新书《返乡记:李远哲口述传记》中为自己喊冤,并在接受采访时称,台湾现在硕士博士满街跑,“不是我的错,广设大学跟我们无关”。国民党“立委”赖士葆表示,李远哲出书“洗白”如今已无意义,他倒是点出了现在岛内高教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去像开便利商店一样广设大学,甚至一度高达164所,这几年出现闭校浪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台湾已陆续有15所大专院校退场,未来还有60所可能关闭。台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点名岛内“学习历程(“108课纲”的重点项目,用于记录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害死人”,有年轻人告诉他,“原先教改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但现在情形却相反,学习历程让学生们非常辛苦”。民众党前“立委”陈琬惠也表示,学习历程“完全成了家长的军备竞赛”,因为学生的学习历程能否做好,完全看家中资源,这也造成严重的城乡差距。

不少家长表示,这些年来台湾的教育政策变来变去,且无法向社会充分传达,家长只好以不变应万变,仍送孩子去补习班补好、补满,整个过程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全台家长团体联盟辅导理事长彭淑燕透露,多数家长常常抱怨当局把他们的孩子当“小白鼠”,成为教改牺牲品。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荣誉教授李家同11日表示,自20年前就感受到台“教育部”对政策未深思熟虑,永远由一批不顾现实的学者所掌控,“广设大学”就是一例。他批评台当局“没有检讨的习惯”,推出“双语教学”后多少教授提出反对意见,“教育部”也没有反思,未来“教育部仍然会推出很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教改永远是进行式,学生永远是实验品”。

“从一开始就错了”

台教改论坛发言人周祝瑛10日撰文称,教改至今留下五大难解后遗症:首先,当年广设高中与大学导致了如今大学的倒闭潮,对技职教育与学校生态影响甚大。其次,畅通升学渠道与课程改革造成学生的文史素养与数理能力整体弱化,尤其在多元入学与“108课纲”下,高中课程支离破碎。第三,大学升学制度设计对文科学系越发不利,一些一直想念教育的文科学生,却因理科成绩稍好被分配到医学的护理系,“如此人才错置的升学考试,更造成全台十多所公立女中‘理盛文衰’的新现象”。第四,台湾学生至今仍然只会考试,但学习动机不强,许多15岁学生的学习习惯仍未养成,自律负责的态度不足;而且这些年升学制度的不断变革,反而让私立中学趁势崛起,公立学校优秀学生大幅流失,“台湾恐步美国公立学校制度崩解的后尘”。最后,在网络盛行时代,更需要掌握学习关键期,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沟通能力。但岛内政策反而从小学就全面推动数字学习、中学删减文言文比例,且未经评估就强行推出“双语教学”。

台湾联合新闻网提到,岛内最近一次全台教育会议于2010年召开,距今已有14年。前“教育部长”郭为藩、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贺陈弘协同十多个教育团体,公开呼吁赖清德勿忘选前承诺,尽快召开第九次全台教育会议,纳入就职后重要施政目标。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10日撰文称,李登辉之前认为教改失败李远哲要负责,李远哲则归咎于李登辉用人不当,“二人互批恰恰佐证了30年教改是一场灾难,一开始就错了”。第一错在于“精英思维主导”,教改主事者各有理论,却不切实际,从未在台湾教育环境中进行过实验。第二错在于“政治意识挂钩”,教改口号下,改变历史重视时序、正统的心态,而以“台独”分子杜正胜“同心圆史观”解构中国史,试图建立“中国台湾一边一国”的概念,30年来导致台海兵凶战危。第三错在于“主事者没品格”,教改在他们手上操弄,成为攫取个人权位的工具,丝毫未顾及台湾前途、福祉与未来,这是台湾人民最大不幸。文章说,回首教改30年,学生知识品德两失,错误已酿成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