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主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做好这4步就可以)
时间:2024/04/24 19:50:53 编辑: 浏览量:次
我们常说一个孩子“自觉”,意思就是他/她不需要父母或者老师的提醒,就可以自动执行他们的意志。在这样的解读下,我们常将“自觉”与孩子的自主性等同起来,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自觉≠自主
自觉不是自主性。自觉的动力来自外界——外界权威者的意志,而自主性恰恰相反,其动力来自内在——当事人的自我意志。
就像我哥,他喜欢钓鱼,夏天烈日当头,温度高达38、39度,也没耽误过他的这一爱好。冬天,室外气温降到0度,他也戴着皮帽子、皮手套和口罩跑到江边去钓鱼。在我们这些对钓鱼没有兴趣的人眼里,会觉得这简直是自己找罪受,我哥却乐在其中。
自主性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推动个人成长最原始的动力,是他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本能需要。
“自觉”的四阶段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自主意识去成长,他有时候也需要接受来自外界“他控行为”的引导。如果这个“他控”的过程引导得宜,最后孩子们也会将这种来自外界的他控行为逐步内化,转化为自我意志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eci和Ryan指出这内化过程大致有四个“step(步骤)”。
1他控=简单粗暴的“奖”与“惩”
最开始的、最表浅的动力就是纯粹的“他控”。
比如,有些大人会这样奖励孩子:“你今天如果好好学习,多做一套卷子,妈妈会奖励你50块钱。”这个孩子便去做了。同样这个孩子某天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很生气把孩子打了一顿,然后说:“你记着,下一次再不做作业,老子拿棒子打死你!”。还有的跟孩子约定“你错几个字我就打你几下”。这些我们自认为的管教行为统统都叫“他控行为”,即完完全全由外在的“别人”主导,与孩子的内在世界毫无关联的控制行为。
这样的“他控”行为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有效的原因是孩子抵制不住奖赏带来的诱惑或者惩罚带来的痛苦,爸爸妈妈要他做的作业本身反而对他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久而久之,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外界的服从度降低后,父母的这种“他控”行为便会失效。这也是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不好管的根本原因。
我记得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土豪爸爸很想培养他女儿自己动手的能力,但他女儿从小就锦衣玉食,被宠惯了的,平时不喜欢做家务。然后这个土豪爸爸就跟他女儿立规则,扫一次地就给她一百,洗一次碗就给她两百。孩子一开始觉得蛮划算,也挺高兴的,有一段时间每天洗碗,土豪爸爸也很开心,觉得这个办法管用。但过段时间这个爸爸就开始犯愁,因为这个办法不管用了,女儿又开始不洗碗了。他跟女儿说:“为什么不洗碗?嫌钱少吗?那我给你加价,洗一次碗五百。”结果女儿淡定地说:“不需要,我现在钱够用”。
你看,这个孩子的洗碗行为就是典型的“他控行为”,所以一旦孩子有能力抵制住外力的诱惑时,父亲的奖赏就失去意义了。
当然,奖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也是有技巧的。在我看来,如何把这个奖励内化为孩子的动力,才是最关键的。其中的核心,就是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核心需要。
孩子上学之后,我想鼓励他认生字,鼓励他早起床,怎么让他配合呢?
我跟他商量后,便定了一些规则:
1.用一个本子贴上他每天的奖励清单。比如,他认了十个生字,或者说早上自己起床穿好衣服按时出门,都可以在本子上得到一个笑脸;
2.集齐十个笑脸可以兑换半个小时的周末自主时间。也就是说这30分钟你想干嘛就干嘛,爸爸妈妈不但无权干预你,还必须积极配合孩子的要求。
这就把自主性作为一个好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他。
2自控=浅层的内化
第二阶段叫自控,自控其实是浅层的内化。比如我们夸奖家里的小哥哥,说:“这个哥哥真是个好哥哥,把弟弟妹妹照顾得真好呀!”,果然,他真的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这就是通过赞美让他获得价值感,进而达到正面的内化。
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责备,让孩子内疚,从而达到控制目的。比如很多妈妈爱说:“我养你多不容易呀,我生你生了两天三夜呀”,不少爸爸也爱说:“爸爸都是为了你才出去拼命挣钱的,你是爸爸妈妈用钱堆出来的,你看为了你,我们……”。这种言辞的本质就是试图通过制造内疚感以控制他人的言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制造内疚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容易陷入很强烈的焦虑感中,稍有不当言行,就会被自罪感淹没。
我们说,第二阶段的自控是一个浅层的内化过程,那么内化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内化的是价值观。爸爸妈妈觉得是对的,孩子也觉得对。比如说爸爸妈妈觉得小孩子就是该上学,你帮孩子形成这种认知了之后,没有特殊原因,他就自动会去上学,他觉得小学生的天职就是上学。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走向内化的过程。
3同化=价值的认同
第三阶段就是同化,这就是比较深层的价值认同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高三之前就是个学渣。直到高中最后一年,我的学习成绩才蹿了起来。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开始思索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不考上大学,以我的能力,我什么都干不了。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那我不上大学,我能做什么呢?当时我一下有危机感了,意识到不读大学可能会很悲催,读了大学才有出路。在我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便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是这个价值意识从哪里来呢?其实早期父母就已经给了我,只不过我在此之前没有完全把它内化,直到我自己走到这个阶段,不得不思索未来,我才开始内化了父母的观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到了高中会所谓的一下开窍了,说白了,就是他已经完成了较深层的价值观内化。
4整合=完全内化
第四阶段就是整合阶段,完全内化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孩子根本不用借助任何外界压力,就可以完全执行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他深深地认同这套价值观体系。
比如说他认为读一个名牌大学是很重要的,他可以熬通宵、很辛苦地学习,有的孩子在艰难的学习任务面前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并不一定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喜欢物理、化学,而是他有这个责任感,他认为这样很重要、很必要。这就是他已经完全内化了外界价值观的体现,是我们常说的“自觉”的体现。
以上便是外在动力推动个人行为发展的四个阶段。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王道
最后提一下,在这四个阶段父母怎么引导,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显然第一个阶段,完全依赖简单粗暴的奖励和惩罚的“他控”管教是不可取的。有效的他控是来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那么,如何形成价值认同呢?在幼年阶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特别重要!你跟孩子关系不好,再会讲道理,孩子也会很烦你,但如果你跟孩子关系好,他能感受到你的爱,那么你说什么孩子都是听得进去的。同时你提要求又很合理,那么孩子也会是通情达理的。
所以当你质疑某个孩子很乖,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淘气时,很重要的一点不是你先去拿孩子作比较,而是需要思考一下你跟别家孩子的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看看别人家的父母身上是不是有值得的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形成合理的期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微信转账一天最多能转多少(微信转账被限制?与这几个原因有关,看看官方是如何回答的)
浏览:27 2024-05-09
-
-
段颖(从“明星”到“流星”的陨落,曾是全国最年轻女厅官落马)
浏览:40 2024-05-09
-
-
强奸熟女(鲍毓明性侵案中的一个细节,让我不寒而栗)
浏览:26 2024-05-09
-
-
韩雪妈妈(韩雪和母亲罕见同台,完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气质太出众)
浏览:26 2024-05-09
-
-
鹤林村(清末古厝飞进鹤林生态公园)
浏览:27 2024-05-09
-
-
韩国性生活视频(韩国电影《医生》老婆偷人激情被发现 变态老公连环报复)
浏览:2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