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五年(他苦力出身目不识丁,为何却逆袭成为封疆大吏,死后祠堂纪念?)
时间:2024/04/24 18:29:05 编辑: 浏览量:次
众所周知,晚清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壮举。毋庸讳言,左公以年近古稀之年坐镇指挥,平定阿古柏之乱,后来面对沙俄强权威逼,更是不顾年老多病抬棺出征,虎口夺食收复伊犁,对今日中国意义之重大,无论怎样称赞都不为过。
不过左宗棠是帅,负责运筹帷幄之中,说到决胜千里之外,仍需要大将来辅佐。左宗棠西征军中,将星云集,人才济济,不仅总指挥刘锦棠智勇兼备料敌机先、颇有古名将之风,其余各将也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干才。
要一一介绍,一篇文章限于篇幅难以展开,今天首先为大家介绍嵩武军将领张曜,他在左宗棠西征中也称得上功勋卓著,是早期出关屯田的将领之一,生平事迹很值得一书。
1.负米伤人,逃亡河南
张曜这个人力大无穷,是个万里挑一的骑手,也是个非常出色的军人。左宗棠非常倚重这位将领,并对他特别青睐。张曜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他原籍浙江,后因祖辈肄业国子监,遂改籍直隶顺天(今河北)大兴,普通劳力出身。张曜负责碾米,身体非常强壮,据说他可以背将近550斤的米,而一个普通工人只能背不到100斤。
有一天,一个老妇人和她守寡的媳妇在街上吵架,他卷入了其中。当时老妇人正在逼她的媳妇改嫁,张曜说这背离了习俗,一言不合,双方发生了争吵。张曜年少气盛,发了脾气,劈头朝那个老妇人扔了一袋米,居然一下子把她砸死了。
闹出了人命,张曜只能踏上亡命之路,从河北逃到了河南,当时捻军正闹得当地的村子鸡犬不宁。捻军在作战之初并没有火器,村民们看见他如获救星。张曜凭借着英勇气概和一身力气,在抵抗捻军的战斗中以一当十。于是他被村民推选为民团首领,声名远播,名声甚至传到了省城开封。
2.作战有功,抱得美人归,荣任知县
后来张曜到处流亡,来到了河南东南边界的固始县。他在固始县逗留的时候,捻军包围了此地,围困了很长时间,城内的居民几乎绝望了。固始县的知县是个学者,他有个女儿在当地很出名,都说她天姿国色、文采超群。知县在绝境中张贴了一份告示,声言谁若能击退捻军、拯救县城,就把女儿嫁给他。
张曜此时挺身而出,他匆忙召集了300个壮丁,趁一天夜里突袭捻军。敌我兵力悬殊,张曜本来很难取胜,但他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此时著名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正好赶到,捻军仓促出逃。知县并未对取胜方式产生异议,婚礼如期举办。这下子穷小子抱得美人归,成了知县的乘龙快婿。
都说福无双至,但这句话用在张曜身上就不合适了。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刚刚洞房花烛的张曜,很快又要当上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蒙古人一向最敬佩勇士,僧格林沁目睹了张曜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十分喜欢他,便向朝廷举荐他做知县。获得僧格林沁(下图)这种大人物的青睐,可要比通过科举考试管用,于是张曜就被任命为知县,和丈人平起平坐了。
3.拜妻为师,言听计从
张曜是个文盲,但他有妻子的相助,两人相敬如宾。不知是不是因为妻子的旺夫运,仅仅过了两年,张曜就被擢升为藩台,掌管河南的财政。也许上天觉得不能让这个穷小子太顺,一场变故来了。原来都察院认为这有失体统,一个叫刘毓南的御史上奏皇帝,说张曜大字不识,甚至无法在各种文件上签名,如何能掌管一省财政。于是朝廷免去了张曜的职务,改为授予他总兵的军衔。
自古以来,文官的地位是要明显高于武将的,清朝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文改武”是很丢面子的事。这次横生变故令张曜大失颜面,一时间心怀不满,满腹牢骚。他身为将领,却开始玩忽职守,幸亏有他的妻子在旁苦苦规劝,他才没有惹出大祸。
后来张曜心想,能打仗,就能读书;能打好仗,也就能读好书。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好好读书。这么大年纪了,也不能天天背个书包进学堂啊。身边就有一位很好的老师,就近求学,随时请教,这是多么便利的进学路径啊!于是,张曜就以夫人为师,而且恭恭敬敬行了弟子礼。他完全按照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向夫人求学问道。猜想,这里面也有张曜怕老婆的成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一心向学,潜心求道,真心敬师。
因为学业上的问题,夫人经常会严格责骂张曜,甚至拿教鞭打他,但张曜始终怡然以对,没有半点不服和怒气。在夫人的悉心教导下,在张曜的用心学习、不断坚持下,张曜后来也通晓文史,与从小读书的儒士无二。
张曜除了知耻后勇,拜夫人为师,像蒙童那样发愤向学外,还刻了“目不识丁”印章随身佩戴以自警。后来,当年奏他“目不识丁”的刘毓楠被劾罢职,张曜不计前嫌,“赠以千金”,且年年如此。每次给刘毓楠的信都要盖上 ”目不识丁”一印,以感念刘毓楠的玉成之德,成就了一段佳话。
对夫人言听计从,并不是说张曜婚后就没有了脾气和个性。男子汉的热血、刚直,他还是没有丢掉半点。据说,自被从布政使改职为总兵之后,张曜心中就一直忿忿不平。很多次,对于朝廷的命令,张曜都以傲慢的态度待之。
后来,文襄公左宗棠督师剿灭陕甘叛乱,向朝廷奏报,请张曜领兵带队。张曜并没有回应,依旧桀骜不驯。因为张曜的反应迟缓,朝廷下了严格的命令,让张曜即刻执行照办,张曜依然爱理不理。张曜的幕僚见情况不妙,认为这样下去,肯定会出大事,所以,他们纷纷前去劝说张曜,张曜依然故我,不为众人的劝说所动。
夫人了解到情况后,对张曜说:“老爷啊!您因为自己的军功就自负骄傲,您已经有好几次违逆圣上的命令了,难道您以为朝廷杀不了您吗?这历史上、本朝中,军功比您高的,人头落地的,还少见吗?”
夫人话音一落,张曜马上咋舌不已,口中不断说到:“夫人说得很有道理!夫人说得也真吓人啊! ……”于是,张曜立即收拾行装,急速前往左宗棠处奉公。因为协助左宗棠作战有力,收复新疆立下赫赫战功,左宗棠向朝廷上奏举荐张曜有封疆之才。很快,张曜又再任文职,升任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长期的手不释卷,使得张曜的文化修养大大提高(下图为张曜手迹),也使他对诸多政务能以阔大的胸襟坦然处之,这从他后来在山东巡抚任上治理黄河、整修河堤、兴办水利、修筑道路、开设机械局等政绩上可见一斑。
但张曜毕竟是行伍出身,一旦粗通文墨就喜卖弄。有一则笑话就说此事:有一年冬天,学使(文教官员)邀约张曜和藩司(行政官员)、臬司(司法官员)一起在济南赏雪。席间,张曜提出联句作诗,他慢条斯理地吟出一句诗:“纷纷大雪空中舞。 ”藩司续上一句:“遍地银花如种土。”臬司也是从军队里出身的,他思索了半晌,才说出一句诗:“灰面堆满不吃山。 ”不吃山应为不其山,又名铁骑山,位于青岛崂山西北部。臬司误“其”为“吃”,意思是说雪虽如灰面但不可吃。学使作最后一句嘲笑了前三位:“浆子糊满济南府。”——意指巡抚、藩司、臬司的脑子都如浆糊。
4.治理黄河有功,百姓建祠祭祀
张曜到任山东巡抚后,花了很多时间对山东区域黄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山东河道较窄的特点,除安排加强两岸堤防外,张曜还提出了“分”与“疏”的治河主张。他认为,山东黄河两岸的堤工不够坚固,而河道又窄,这样河水上涨时,容易漫决为患,必须有分水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故而,由张曜主导,在齐河赵庄、刘家庙和东阿陶城铺各建了一座减水闸坝,用来提防河水异常上涨时造成灾害。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在郑州十堡决口,山东黄河断流,张曜乘机对山东的河道进行了挑淤疏导工程。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黄河回归故道,正值凌汛时期,由于前此的河道疏通,冰水顺利入海。
鉴于当时黄河从牡蛎口入海不顺,张曜乃因势利导,用机船进行疏挖,改黄河由韩家墩入海,使河口通畅无阻。张曜曾说:“治河如治病,泛滥冲决,此河之病也,淤滩沙嘴,横亘河流,此又致病之由也。”
他认为切挖淤滩沙嘴,是治理黄河的要务。他还建议用平头圆船50只,每船16人,各带开挖工具,进行切挖淤滩沙嘴工作。凡河中有淤滩沙嘴的地方,水落之后,可以登滩挑挖;水深的话,就乘船淘耙。还可在对岸筑坝挑水,借水流冲刷。他又提倡,培堤取土太远时,可铺小铁轨,带铁车运土。当时,在他的带领下,曾造铁轨1080丈。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六月,张曜驻守河畔,抢护史家坞、王阳家等处险工。七月,因疽发于背,张曜不久即病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勤果,入祀贤良祠,并准于他立过功的省份,可以建立专祠祭祀(今济南大明湖游览区内张公祠仍存)。
结语
张曜常常与幕僚属吏谈到夫人,并且对夫人的才能钦佩不已。谈到这些家常时,张曜就会问他们:“你们都怕自己的老婆吗?”有人回答,怕。也有人回答,不怕。当听到有人说自己不怕老婆时,张曜都会仔细看看他,然后严肃地说道:“您的胆子好大啊!老婆都敢不害怕!”
有人说,怕老婆的人,难成大事,看了“勤果公”张曜,谁还会这么说?有个好老婆,对一个男人有多么地重要,看看勤果公张曜,就知道了!他如果不是怕老婆怕出境界,恐怕也不会有后来这么大的成就。不知读者诸君,意下如何?
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关注体元的文史沙龙。您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畅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
-
微信转账一天最多能转多少(微信转账被限制?与这几个原因有关,看看官方是如何回答的)
浏览:27 2024-05-09
-
-
段颖(从“明星”到“流星”的陨落,曾是全国最年轻女厅官落马)
浏览:40 2024-05-09
-
-
强奸熟女(鲍毓明性侵案中的一个细节,让我不寒而栗)
浏览:26 2024-05-09
-
-
韩雪妈妈(韩雪和母亲罕见同台,完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气质太出众)
浏览:27 2024-05-09
-
-
鹤林村(清末古厝飞进鹤林生态公园)
浏览:28 2024-05-09
-
-
韩国性生活视频(韩国电影《医生》老婆偷人激情被发现 变态老公连环报复)
浏览:2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