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u(葫芦)

时间:2024/04/24 14:28:01 编辑: 浏览量:

葫芦

插画:王云逸

翻旧书,看到《山家清供》,读着竟停不下来。《山家清供》是南宋福建晋江人林洪写的一部菜谱。古人少有专论饮食的书籍,因为古人眼中烹饪是小道,更无关修齐治平。为吃作书,总归有损道统。古人说到吃,多从劝农救荒入手,或以考据古籍面目出现。《齐民要术》有专章论烹饪,落脚在传习农业技术。《救荒本草》多有野菜烹饪之法,意在荒年自保。

《山家清供》也非为吃而吃,托饮馔以张文人气节。书名“山家清供”化用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中“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两句,有守清贫,乐山林,不与时流同的意思。书中内容也如此,上下卷列饮馔114种,多以素食为主,少有荤腥。书中还有部分内容非属饮馔范畴,如“银丝供”一段说琴事。

现代人读《山家清供》常当作谈“生活美学”的作品,也有看作“健康轻食食谱”的。正如人所说,一本书自完成之后,便与作者无关,成为供读者任意解读的事物。

《山家清供》为讲文人气节,也插了些小故事,如“素蒸鸭”。唐代宰相郑馀庆素有耿介清廉的名声,某日请人吃饭,对家人说“烂煮去毛,勿拗折颈”,客人都以为是鸭子或鹅,“良久,各蒸葫芦一枚耳”。这真是一个很中国文人风的故事,如果郑馀庆早生几百年,这个故事能入《世说新语·俭啬》章。

《山家清供》里还有一道葫芦做的菜“假煎肉”。葫芦切片,用动物油煎,再加葱、椒、油、酒炒,看着像肉,味道也像肉。这很似后世素宴菜的思路,用蔬菜、菌类模拟肉的形状,再尽量模拟肉的味道,不过《山家清供》中用动物油煎的做法,为后世素宴所不取。宋代是中国饮食一个大变革期,在宋代“炒”成为重要烹饪手段,奠定了中餐后世风格。炒的运用从假煎肉制作上也得到体现。

葫芦在中国人生活中一直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作用。创世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乘葫芦躲过洪水后,创造人类的故事。庄子也用大葫芦作比喻,讲过变通的道理。古人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其中匏即葫芦,是古代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日用上,葫芦可以盛水盛物,各路神仙装丹药、美酒都少不了葫芦。现在把小葫芦作为玩物,时时盘玩的也大有人在。而用葫芦入菜,我孤陋,看到的记载仅仅《山家清供》这两道菜。

没见菜谱记载,以葫芦做的菜却吃过。北京有种家常面食,叫做瓠塌子。现在菜谱或者烹饪节目中教做这道菜,都让人准备一个西葫芦,擦丝,和鸡蛋面粉和匀,摊成饼。再捣点烂蒜加水、盐,调匀,就是吃瓠塌子的蘸料。

西葫芦原产美洲,也是葫芦科的植物,19世纪才传到国内,渐渐成为常见蔬菜。不知什么时候,西葫芦也拿来做瓠塌子,久而久之成了正确的原材料。实则瓠塌子应当用瓠瓜来做。瓠瓜是正牌葫芦的变种,长成以后与西葫芦相似,但更长而绿,与葫芦比较则没有中段收腰。现在瓠瓜少见,不知是不是不够高产,曾经用瓠瓜做的菜,也大体用西葫芦代替了。

瓠塌子之外,华北平原的农村还有晒葫芦条的习惯。葫芦趁嫩摘下,打去外皮,改刀成条,晒干。吃的时候用水泡开,可炒,也可炖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气,口感脆中带韧。葫芦条炖肉算得很有山野特色的一道菜。

除去真葫芦做菜,也有用其他食材仿照葫芦形状,再冠以葫芦的名字,如糖葫芦。说糖葫芦长得像葫芦,实在有点牵强,倒是淮扬菜八宝葫芦鸭真像葫芦。鸭子掏空内膛,塞满火腿、香菇、笋干、糯米,缝合中段扎紧,先炸过再煨炖。端上桌,鸭嘴如葫芦蒂,鸭身似葫芦。刨开鸭肚,内蕴乾坤,真如仙家宝葫芦一般。

《山家清供》以葫芦做肉,今人以鸭做葫芦。中餐以素为荤,以荤为素的手法,真奇妙也。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