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艾(「记者手记」灾蓬上那束青艾)

时间:2024/04/24 12:00:02 编辑: 浏览量:

青川的早上总是有着凉爽的惬意,尽管地震将所有的生活搬到了帐篷,尽管灾后的土地总是凌乱和拥挤。

早上6点,一个瘦瘦的小伙子,早早地擎着一束青艾,长长地,青青地,嫩嫩地,还带着露珠,放到了新闻中心的帐篷上。我发誓,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好的青艾。

哦,今天正式端午节了。

像许多节日一样,雪片似的短信早就在提醒我端午节来临了,但是,身处抗震救灾前线,太多的工作,太少的时间,来不及回复,甚至来不及全部阅读。

今年首次成为国家法定节日的端午,本应受到隆重的礼遇,人们理应隆重地享受,然而黑色的5.12大地震把许多人的家毁于一旦,人们在哭泣中还没缓过魂来。在我的心里,这个隆重的节日似乎也充满着隆重的忧伤,于是我想,身在重灾区,今年就忽略这个节日吧。

然而,当我走出去却发现,灾区的天空依然弥漫着缕缕粽香。

浙江人民开着“万水千山粽是情”的车队来到广元,来到青川,翻越千山万水,将异地同胞的粒粒情意打包送达;部队官兵与当地百姓围坐一起,将鱼水情意细细品味;社区的灾民没有了擀面的案桌,没有了做馅的家什,但是他们为子弟兵宰猪,送锦旗,写标语,敲锣打鼓,高呼口号,用特殊的方式同样能表达对亲人解放军的节日祝福。

端午的另一道风景——遍插青艾,我却再也没有发现。

是啊,25万人民已经没有一个安全的门框!

新闻中心帐篷上挂着的那束青艾,是我在灾区看到的唯一一束青艾!

为此,我格外地注意那位采艾人。

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不是记者,也不是干部。在后来的几天中,我发现他一直在新闻中心帮忙做饭。各大媒体记者好几十人,多时上百人在这里就餐,他每天都不停地在劈柴,烧锅,洗碗,扫地,丢下这样又拣起了那样,我在那里的几天中,很少听见他讲话,从来没有看见他直起过腰。由于锅灶都是临时垒建的,灶台很矮,而且只能烧柴,有时他把脸弄得很花。经打听,才知道他是附近一位村民,住在县城不远处的帐篷里。早上来为我们准备早饭时,路过一片山坡,他便采了一束带了过来。

“你自家灾篷上有么?”

“没有”,

“为什么带到这里来了”,

“顺路”… …

他有点羞涩,没有多余的语言,也没有复杂的表情。但是,我明白他内心深处的那种心态,那种情感。

那是一种无声地,象粽子的缕缕馨香浸入肺腑那样的,温馨 ,感动,感恩;就如粽子的本意那样的,爱国,团结,和谐。

在青川采访十多天里,我走乡村,进部队,到机关,无论走到那里,无论是遇到当地百姓还是党员干部,外地志愿者,援建者和人民子弟兵,每每都能默默无声地感觉到这样的心态和情感。

由于灾区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很多东西买不到,很多生活上的具体问题不能解决。在新闻现场,手提包断线了,有人为我找针线;下雨了,有人为我找雨衣;问生活日用品在哪里可以买到,有老乡从自己的帐篷里给拿;去一个地方采访而没有车,只要招手讲明情况,摩托、警车、军车以及其它车辆会主动相送,他们不问姓名,不计报酬,平时的斤斤计较和傲慢无理在这里荡然无存。

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一个信念,一个目的。每个人的心是凝在一起的,每个人的劲是拧在一起的,就像那包得紧紧的粽子,就像那束带露的青艾所代表的一样。不需要明释,大家心照不宣。

由此,我想多留些日子,多做点事情,为灾区的人也为自己。然而,指甲终究敌不过铁皮,我的右脚大指甲被撞翻,打了四针麻药被拔掉,我不得不放弃计划回家休息。

我依依不舍。

临走时,我想带走那束艾,艾的主人很慷慨,他为我找来了绳子,用报纸为我包好,放到车上,他依然没有说话,但是我看得出来,他很高兴,高兴我那么珍惜他采摘的艾。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我带回的不只是一束青艾!(文/熊芙蓉 记于2008年6月8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