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时间:2024/04/24 11:27:35 编辑: 浏览量: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老家许昌

文·图‖邓军


闫寨雷、汾陈盛、王洛耿、坡李宋。

上面,说的是清代襄城县出现的四大名门望族、四大富贵大户。但是,民间有关四大家族的认定和传说有多种版本,还有一种说法是:

王洛耿、汾陈盛、鲍坡余、坡李宋。

到底哪种说法靠谱,我们无法找到答案,干脆统称为五大家族,指闫寨的雷家、王洛的耿家、汾陈的盛家、鲍坡的余家、坡李的宋家。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坡李宋家

工匠来做工,出门就算钱

2009年6月,宋家旧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家旧宅位于湛北乡坡李村,为清嘉庆年间正五品奉政大夫宋廷士及三子所居之宅。

宋家三兄弟(宋光化、宋光璞、宋光三)的三处房宅均为独立的三进院,大门过厅、堂楼、后院、后花园(也称杂院)及两边厢房,结构紧凑,天井相连。现三处宅院两处被毁,唯存宋光三(任县丞封昭武都尉)所住旧宅的过厅、堂楼、后楼和部分厢房。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堂楼三开间,砖石结构,二梁起架,五脊两坡,硬山前廊,脊饰宏丽。檐下木刻,春藤连枝、牡丹石榴、耕读渔樵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皆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史志资料记载,宋廷士,字君聘,号绿岩,自幼勤奋好学,后进京为官,诰封奉政大夫。家人勤于耕种,精打细算,置田买地,至清朝晚期成为县域名门大户。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村中老人讲,主人当年雇请豫东周口一带的能工巧匠来建造房屋,在工匠们动身来襄城县的那天起,路途中的日子也计算工钱,由此可见工匠师傅们手艺高超。宋家盖房子不求快,但求好。要求每个工匠一天干完的活,不准半天干完,只能超时,不得提前,否则没有工钱。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现存完好的堂楼红石楼基,平整有致,锻凿精细。屋檐外伸1.5米,且由带翅龙头托起,山墙两端设蹲虎顶起檐角,给人以虎踞龙盘之感。

柱础雕覆盆莲花,青方砖浮雕莲花脊饰,绚丽多彩,光泽夺目,古韵流淌。宋家老宅属北方典型的青砖灰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大量运用了铁艺、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透着敦厚坚实、质朴规整的气息。徜徉其中,随处望去,都是精巧的细节。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王洛耿家

康熙皇帝专门为其立牌坊

王洛西村清代盛极一时的耿家大院,解放后曾做为王洛公社机关的驻地,目前有多处清代老建筑,保留有三进院、四进院,甚至还有五进院的模样。这些老建筑门楼高大,蓝瓦挑角,地下青石铺地,主配房多为两层,以整块的红石为墙基,上为厚实的蓝砖。主房有高高的台阶,门檐有精美的木雕。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耿氏一族出过进士、左都督和太子太保。其中,第十四代人耿三省和耿梦益,一个在朝廷做奉直大夫,一个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他们的孩子多在云南做官。清朝中叶,鉴于耿家人为朝廷做出的贡献,康熙皇帝曾派人在王洛镇的西街上专门为耿氏家族立牌坊,1958年牌坊被毁。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闫寨雷家

几十里内喝的都是自家水

王洛镇的闫寨村,地处襄城县最北端,与禹州市交界,襄禹公路由村子中间穿过。村里的雷家老宅,处在公路西侧,西侧的宅院和房屋多坐西朝东,公路东侧的,多坐东朝西,都面向公路。现在的襄禹公路,古时也可能是一条连接襄城与禹县的南北官道,雷家在建造房屋时,故将房屋面向大路,方便出入。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闫寨的古建筑上面,各种砖雕、木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保存完好的古式门窗做工精细,结实耐用。部分古房屋里摆放着太师椅、长条几、顶子床等古代家具,显示出过去大家富户的奢侈与排场。

据传,过去雷家人从襄城县到禹县,一路上几十里内都喝自家地里的井水,可见其拥有大量的田产。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鲍坡余家

水运起家的富商

余家大院位于十里铺镇汝河北岸的鲍坡村,过去的大院估计占地三十多亩,古房屋已塌毁多处,目前还有几座古建筑住有人家。鲍坡村紧临汝河,估计余氏家族靠水运起家,成为一方富商大户。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汾陈盛家

出了一个进士盛花振

汾陈镇的汾陈村,过去曾叫盛楼,因为盛氏庄园多楼房,故名。盛氏家族在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由襄城南姜店迁此,后成为襄城北部旺族。

清嘉庆年间,盛家出了一个进士盛花振。

盛花振自幼聪明好学,参加京试三篇文章写得好,考取进士第七名。这三篇文章,至今还保存在其后代子孙手中。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盛花振先后在陈州、河北定原、四川井研、云南大理任县令,他刚正不阿,每任都能清正廉洁,替民着想,且巧断了许多离奇案件,为任职地方的百姓所称颂,人称盛青天。

盛氏庄园现保存门楼、楼房、廊房、厢房、厨房等各类古房屋40多所,计100多间,其中以楼房居多。目前大部分古房屋仍有人居住使用。庄园内四合院、二进院、三进院等构造完整,所有的院落看上去独成一院,但又彼此连通,相依相偎。置身其中,只觉巷回路转,庭院深幽。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有的古屋内挂有古匾,屋内立有屏风,显得古色古香。另外,大街上和村民的家中,散落着古代上马石、拴马桩、石础、石碾、石门墩等石刻文物,见证着清代盛家庄园的富庶和繁华。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游历思考

三种眼光

本人在游历这五大家族的庄园遗留建筑时,一直用三种眼光看待事物和问题。

第一种是欣赏的眼光。欣赏古代能工巧匠们打造百年建筑的科学设计、建筑智慧和精工细作的活计,欣赏古建筑的各种雕刻艺术、构建安放和建筑布局等。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第二种是批判的眼光。我们游览古代富商、地主、官宦之家遗留的豪华住宅时,应该联想到封建权贵家庭如何奢侈显摆、如何为富不仁、如何残酷地进行剥削和掠夺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地主权贵们拥有和霸占大量田地,过着妻妾成群、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而广大民众生活窘迫困苦,很多穷人田无一垄、房无一瓦,整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住在低矮漏雨的茅草房里,长年累月地为地主耕种、交租,遭受残酷剥削。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幸亏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劳苦大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第三种是随便的眼光。再坚固的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剥蚀,都会有所损毁。在没有资金修复的情况下,只能任其消失。而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相比老建筑,更加结实舒适和干净卫生。

古建筑,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往事,留下了回味和思索……

清代襄城县,五大家族煊。一家出进士,一家皇帝赞

【作者简介】邓军,男,襄城县颍阳镇陈刘侯村人。喜爱文史、摄影等,许昌市作协会员,有小说、散文、新闻报道、摄影等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