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甲骨文攸地之永与东夷人方)
时间:2024/05/09 11:18:16 编辑: 浏览量:次
甲骨文攸地之永与东夷人方
作者:盛朝新
依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对有关甲骨文的考证,永方(今永城地区)最早属于东夷部落,是东夷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族。东夷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域,商代时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豫东东部,苏皖北部。人方是属于东夷族的一个方国,人方又称夷方,也称尸方。卜辞中有“夷”(《甲骨文合集》6461片,6459片),“东夷”(《甲骨文合集》8410片),“西佳夷”“北佳夷”(《甲骨文合集》32906片),“东北夷”(《甲骨文合集》22202片),这些“夷”的每一个方位,都分布有大大小小的部落。
人方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一期,四期,五期卜辞中。如:
维人方受佑(《甲骨文合集》20612片)
...........人方不出.............(《甲骨文合集》6456片)
辛己卜,...........生月伐人方,八月(《甲骨文合集》33038片)
癸酉卜,戊伐,右牧........启人方.............(《小屯南地甲骨》2320片)
乙卯卜,贞王其征人方........................(《小屯南地甲骨》2370片)
以上卜辞都是商王征伐人方的卜辞。第一句是商王占卜问敌国人方是否受降,第二句占卜人方是否出兵,第三句中的“生月”是下月的意思,即九月,此句占卜伐人方在九月是否可行,第四句和第五句也是征人方的卜辞。
永方最早也出现在甲骨文一期的卜辞里,如
.................伐永...........(《甲骨文合集》28038片)
..................伐永............(《甲骨文合集》1008片,4149片)
最早的关于永方的卜辞却是商王伐永,这说明永方最初并没有纳入商王朝的版图,不属于商朝的势力范围。永方最初作为人方的属地,是与商朝为敌的,但是人方并不是商朝的对手,人方由西向东逐渐退缩,作为人方西部前沿阵地的永方,被商朝占领了,变成了商朝东南边境的属地和附属国,成为永国。永国在商代早中期是具有侯国性质的独立部族。
永国在商王帝乙帝辛执政时期,失去了部族的相对独立性,融入了攸国,变成了“攸侯喜鄙永”。“永方 ”卜辞在甲骨文五期基本不再出现,意味着永国的消失,实际上变成了永邑。这也标志着部族的融合和中央王权的加强。
攸国在甲骨文一期中就是商朝重要的附属国族。郭沫若在《卜辞通纂》里考证,攸地在安徽桐城附近,甲骨文学家王恩田考证,攸地在山东滕州一带,学术界认为以上考证均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陈梦家先生考证,攸族即《左传》中所说的鲁国所分的商朝遗民六族中的條氏,其地在今河南永城南部,安徽宿州西北一带,此说因证据充分,符合商王伐东夷线路,又有诸多商代地名作为旁证,为史学界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1987年,宿州北部褚兰区平山村曾出土一件东周早期的青铜器繁伯鬲,铸有铭文16个字,经考古学家考证,为春秋繁国繁氏王室器物。而繁氏就是商代攸族的一支,陈梦家曾经考证攸国遗民在周代分化成七个姓氏,即《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禨氏,终葵氏”,这些都曾是商朝的嫡系部族。宿州发现的攸族遗民青铜器,验证了陈梦家的考证十分正确。《中国历史大词典》词条:“攸侯国,商末诸侯,在今河南永城南,安徽宿州西北”,著名历史学家赵诚编篡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介绍“攸在今河南永城和安徽宿州一带,是商代北方地区东连和南控的主要通道。”甲骨文研究专家岛邦南,饶宗颐,宋镇豪,林欢,孙亚冰等均认为攸国在永城和宿州一带。
攸,从字的形体看是会意字,《说文》:“攸 ,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意即水中安然行驶为攸,从中可以看出,商代攸国亦是水乡泽国,而这种地理环境,和永是一脉相承的,因为甲骨文中的永,就是人在水中行走的会意字。攸和永同源,都是水文化的衍生物。
实际上攸国最初也是东夷人方的地域,但是攸国比较大。甲骨文一期就多次出现“攸侯”和“在攸”,如:
辛未卜...............贞令攸令........(《甲骨文合集》4340片)
甲戌卜..............贞攸侯令其..........(《甲骨文合集》5760片)
贞......取......于攸.(《甲骨文合集》7899片)
癸未卜......仲丁........在攸(《甲骨文合集》19835片)
癸巳卜..........在攸(《甲骨文合集》20593片)
攸国之首为商王所使令,攸侯是商朝东南部重要的边侯,其实力远超永国,它在商朝东南边境发挥镇守的作用,对于抵御人方尤为重要。卜辞中记载的攸侯国首领有攸侯令,攸侯亢,攸侯喜,攸侯古。
在甲骨文二期即祖庚祖甲时期,商王就在攸地设有军事组织,如
己巳卜,尹,贞今夕亡祸,在十一月,在师攸。辛未卜,尹,贞今夕亡祸,在师攸卜。(《甲骨文合集》24260片)
以上卜辞中的师攸,即商朝的军队驻扎在攸地。
商王征东夷的主战场就在攸地,擒获东夷人方首领也在攸地。甲骨文是这样记载的:
辛亥卜,在攸,贞大左族............擒。(《甲骨文合集》37518片)
丙午卜,在攸,贞王其呼........延执胄人方................弗悔.............在正月..........维来征...........(《甲骨文合集》36492片)
商代青铜器瀼尊铭文中有商王行经攸地的记载,铭文曰:“王由攸田..................作父丁尊。瀼”,专家研究铸造该青铜器的原因是青铜器的主人可能随从商王出行,或者商王出行经过其领地,商王论功行赏或者有所恩赐时所铸,目的是铭功纪念。
专家通过对商王征东夷天干地支时间表的排列,发现商王在攸国停留了一个多月,在攸地之永的时间是18天,其中不全是战争的时间,而且还有商王在此狩猎的时间。商王征东夷人方,去时经过攸地之永,但永地是大捷之地,永之后皆是搬师回来的旅途,经过了酇,芒,栗(夏邑)等地,卜辞自永之后,皆是“来征人方”,即此意。商王征东夷来回并不是走同一条线路,来时线路偏北,回程线路偏南,而且线路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折迂回,因为商王不光打仗,还要游猎。但商王来回线路无论怎样变化,都经过了攸国及攸地之永。
近年来,甲骨文中的“攸侯喜鄙永”成为永城文史中谈论商代历史文化的名句,关于这句卜辞的完整版是:“癸......卜,黄,贞...........王...........又........惟.........癸巳卜,黄,贞王旬亡祸。在十月又二,惟征人方,在.............癸卯卜,黄,贞旬亡祸。在正月,王来征人方。在攸侯喜鄙永。............祸。在正月,王来人方,在攸。”(《甲骨文合集》36484片)
还有一块类似的甲骨文:“癸巳.................王旬...............攸............旬.............征.............王旬............王来........人方............癸酉卜,在攸永,贞王旬亡祸。王来征人方。”(《甲骨文合集》36494片)这两片卜辞皆是攸地之永的贞卜。
甲骨文三期即廪辛康丁时期,四期即武乙文丁时期,商朝在攸侯的边境地带“爿”设有牧官。如
戊戌,贞右牧于爿,攸侯古鄙。中牧于义,攸侯古鄙(《甲骨文合集》32982片)。
专家研究,攸侯古鄙是甲骨文四期时攸国的首领。商王在攸地之爿设有戍军,当时分为左戍,中戍,右戍。一旦附近发生战乱,戍军即投入战斗,保卫边境,平息叛乱,打退入侵。作为掌控商朝东南部的重要力量,攸地及攸地之永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商朝在此地开展的农业活动。如:
告攸侯耤(《甲骨文合集》9511片)
...........王令.....圣田......于攸(《甲骨文合集》33212片)
即桒,王其田永(《甲骨文合集》29382片)
辛卯卜,王其奠元即永(《小屯南地甲骨》1092片)
戊辰卜,宾,贞令永圣田于盖(《甲骨文合集》9476片)
.............我...........贞.......永耤于...............(《甲骨文合集》21595片)
商王帝辛(商纣王)时期,商朝呈现衰败迹象,东夷人方乘机在东南边境加大侵扰,帝辛率军征伐,收复了大片区域,人方退居东南部。实际上贯穿于商代早中期,永方作为边境地区,已经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拉锯战,直到商末,终以人方的失败退缩而告终,但东夷人方并没有消失,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的时候周王还曾多次征伐东夷。
关于永方的位置,即“攸侯喜鄙永”,在永城一带,由甲骨文大家陈梦家考证,得到史学界公认。但是人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却有不同的意见。郭沫若认为人方在山东南部,李学勤认为在山东中东部,陈梦家认为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省最东部。陈梦家的观点得到大部分学者的公认和赞同。最近新发表的两片甲骨文字和一件青铜器铭文为考证人方的确切位置提供了较为确凿可靠的证据,由此证明了人方和攸地之永的地理关系。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片甲骨文字:
(1),己未王卜贞..............人方伐东或(国)..........典东侯..........人方,余其比多侯,甾戔人方,亡........................
(2),丁巳王卜贞................遇人方率伐或东..............典东侯................人方.............
这两片甲骨皆由考古学家焦智勤发现,经甲骨学家李学勤研究,属于帝辛九祀三四月份的卜辞,根据卜辞中的天干地支的时间计算,是由西向东征伐东国,即东夷人方,甲骨文中的“或”字,就是汉字中最早的“国”字。此甲骨文可以证明人方的位置,的确在商朝的东部或东南部。所谓人方在商朝西部和南方江汉流域一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经不起考证的。
那么人方具体在商朝东部或东南部什么地方呢?山东滕州前掌大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桒盉的铭文为定位人方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其铭文是:“桒擒人方澭伯顽首乇,用作父乙尊彝,史”。铭文说名叫桒的人擒获人方首领澭伯,史载澭伯是澭方的首领,澭方即是人方的一支,而澭方就在永方东南附近。澭方位于澭水,而澭水在什么地方呢?甲骨文研究专家宋镇豪认为,澭即《吕氏春秋.察今》中的澭水,“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溢,荆人不知,寻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荆人即楚国人,在宋国南部和东南部,因此澭水也应在宋国的南部或东南部,楚国人先渡过澭水才能进攻宋国。关于澭水,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古获水,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古睢水。古获水因为太靠近宋国的腹部不太符合情理,楚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宋国的腹部,而古睢水的可能性比较大,它的东南部与楚国相邻。有部分学者认为,澭水即是古睢水。山东菏泽一带古代也有澭水,但从征人方的线路来看,离殷都安阳近,位置太过于偏北,不可能是山东的澭水。永城中部的澭水下游商代末年正是人方活动的区域,而且此处还有澭国,符合甲骨文征伐“人方澭伯”的记载。
甲骨文中还发现“祖乙伐人方伯”头骨刻辞,专家据此研究,应是商王擒获人方首领后,在其头骨上的刻画的卜辞,目的是震慑欲反的诸侯,以作为祭祀先祖,威慑天下的纪念。商王伐东夷人方,是屡乱屡伐,历经多个商王,在帝辛时达到高潮,甲骨文记载的就有15次之多。这些征伐线路大部分经过“攸地之永”,经过“攸地之永”的甲骨文,均大都清楚的显示征伐人方的去向和位置,可惜有些地名不能完全破译,但永方和人方的位置关系比较明朗。甲骨文早期与晚期的人方的地域差别很大,皆是因商王不断征伐造成的,永国的出现就渊源于商王征伐人方的过程中,以后消失于征伐之后商代部族的融合中,但永国的永邑却传承下来,而人方的城邑却在历史的演变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远古时代,永城自北向南有五条比较大的天然河流,即北部获水,中部濉水蕲水,南部涣水(浍河)泡水(包河)。这五条河流中有两条河的名字,都包含一个偏旁部首“佳”字,如获字在《说文解字》里作猚字,另外濉字,澭字,也有“佳”。这一地域向南有淮河,河流名也有“佳”字。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它不是偶然的,这就是古代东夷民族鸟崇拜的历史烙印,是东夷民族鸟图腾地域文化形成的痕迹,“佳”字在甲骨文中就是象形文字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几条河的流域就是夏商时代东夷人的大本营所在地。
蜚声中外的永城王油坊古人类遗址,造律台遗址其实也是东夷文化的遗存,著名历史学家李伯谦在《论造律台类型》中对此已作了详细的系统的考证,并大胆推测王油坊遗址的磨光黑陶有可能就是东夷首领舜帝所为,其年代的测定与史籍的记载与舜制陶的工艺特点皆有吻合之处,由此可见,永城东夷文化内涵之深,就是今天我们这里依然流行送大雁送红鸡蛋的风俗,皆传承鸟崇拜文化的意蕴,与东夷文化一脉相承。专家们进一步指出,殷商王朝家族也是渊源于东夷民族,《诗经》里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对商王族渊源的诠释,因此我们可以说商代永方与东夷人方仅有地域差别,并无文化上的差异,其源流一致。商王征伐东夷,貌似对敌斗争,其实不过是民族内部的兼并与融合。永方和人方等千百个部落最后都融入殷商民族的大潮中,推进了中华民族滚滚历史洪流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宋镇豪主编,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
-
-
微信转账一天最多能转多少(微信转账被限制?与这几个原因有关,看看官方是如何回答的)
浏览:27 2024-05-09
-
-
段颖(从“明星”到“流星”的陨落,曾是全国最年轻女厅官落马)
浏览:40 2024-05-09
-
-
强奸熟女(鲍毓明性侵案中的一个细节,让我不寒而栗)
浏览:26 2024-05-09
-
-
韩雪妈妈(韩雪和母亲罕见同台,完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气质太出众)
浏览:26 2024-05-09
-
-
鹤林村(清末古厝飞进鹤林生态公园)
浏览:25 2024-05-09
-
-
韩国性生活视频(韩国电影《医生》老婆偷人激情被发现 变态老公连环报复)
浏览:24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