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开发(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时间:2023/06/25 10:59:31 编辑: 浏览量:

三城一区档案来了!北京创新高地将这样建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翻开北京科技创新“地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搭建起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翻开北京市计划报告,作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三城一区”也多次被提及:


2019年,“三大科学城完成发展规划编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 顺义) 发展规划”。


2020年,北京将“系统打造‘三城一区’创新高地”。


“三城一区”各自定位和目标如何?今天,发改君就带来TA们的最全档案,快来看看吧~


中关村科学城:聚焦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图


功能定位


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进一步提升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在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城。引领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诞生若干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和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形成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


到2035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具有世界一流的高校院所、科技人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城市环境,产生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助力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到2050年,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科学城。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和引领世界创新的主要引擎,成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支撑,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空间布局


“一轴一廊一带,一极多组团多节点”


一轴: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功能集聚发展轴,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联动南北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培育的创新链条,辐射东西带动若干特色鲜明的创新节点。


一廊:北清路前沿科技创新走廊,是联通三大科学城,实现创新联动和区域辐射带动的重要支撑。


一带: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发展带,是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的组成部分,皇家园林历史文化的承载区,也是中关村科学城创新、人文与绿色融合的关键区域。


一极:“中知学”原始创新发展极,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形成原始创新极的发展骨架,结合周边创新节点,形成辐射科学城创新发展的极核。


多组团多节点:组团与节点是创新功能的主要载体,组团主要位于北部,包括永丰功能组团、翠湖功能组团、生命园功能组团、上地软件园功能组团,节点包括清河创新节点、西三旗创新节点、四季青创新节点、北下关创新节点、学院路创新节点、玉渊潭科技商务节点、魏公村创新节点、北太平庄创意节点、甘家口创意节点等。


怀柔科学城:突破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怀柔科学城规划图


功能定位


集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先进交叉研发平台,凝聚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做出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基础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怀柔科学城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示范效应明显、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支撑。


到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建成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平台集群,成为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核心支撑。


空间布局


“一心一核三片、一带一轴一网”


一心:打造高端引领、要素集聚、功能完备、梯次布局的科学城中心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


一核:在科学城中心区北部,汇聚多元创新主体、发挥融合作用、最大效率释放创新能量,打造活力迸发、圈层互动、辐射效应明显的科学聚核。


三片:布局科学城北区、南区和东区三片活力创新城区。


一带:沿雁栖河打造纵贯古今、延展山水文脉、贯穿南北的雁栖滨水活力带,长度约20公里,两侧辐射范围约18平方公里。


一轴:塑造贯穿东西、怀密联动、生态特色、协调有序的功能融合发展轴,长度约20公里。


一网:打造山环水绕林拥、绿韵田园相嵌的生态网。以怀密间大尺度农田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激发灵感的源地,构建现代科技农业与科普相结合,田园风光与农业体验有机衔接的科学田园,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


未来科学城:搞活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未来科学城规划图


功能定位


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企业在京科技资源,重点建设能源、材料等领域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力初显的局面,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载体。


到2025年,建成具有活力的创新之城,创新资源高度汇集,创新发展引领局面形成,东西区基本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


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高端创新资源汇集,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全球领先,全面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


到2050年,建成创新引领、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的科学魅力之城。汇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形成重点领域引领全球发展的创新核心,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以及医药健康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服务和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空间布局


“两区一心”


东区:规划面积43.5平方公里,未来科学城一期、未来科学城二期、北七家成果基地和北七家文化科技服务区。以央企和创新型企业与沙河大学城入驻高校以产学研合作模式联合建立的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为重点主体。


西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公里,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主体,包括先进制造产业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工程技术创新园和百善综合配套服务区。


一心:规划面积66.4 平方公里,提供生态休闲空间,是未来科学城的生态绿心。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两区一心”空间布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

▲亦庄新城规划图


功能定位


围绕技术创新,以大工程大项目为牵引,实现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着力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发展目标


将开发区高精尖产业优势拓展至亦庄新城范围,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区,推动制造业结构转型,在全国重大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设备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全市工业升级,带动全国产业发展,率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到2035年,亦庄新城初步建成为产业融合、人才汇聚、功能完备、宜业宜居、活力迸发的高水平现代化新城。


到2050年,亦庄新城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具有国际范、科技范、活力范的生态绿城、科技智城、活力乐城。


空间布局


亦庄新城“一廊一带三中心”


一廊:京津发展走廊。以京津发展轴为依托,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发展走廊。


一带: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纽带,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等重点领域的统筹,充分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中心:以现阶段开发区发展基础打造配套功能完善的综合商务服务中心,依托南海子公园及周边地区形成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中心,依托台湖高端总部基地建设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此外,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主导产业要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与开发区错位发展。推动产业园区整合,确定“三区五组团”布局,以更长远的眼光,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项目市级统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好与分区规划的衔接,推进产城融合。


路径清晰,协同发力。


期待“三城一区”依托各自不同定位和资源禀赋,系统打造北京创新高地!

本文来自于发展北京,北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账号

小编团队专注于企业选址和商业地产投资,本文内容在于提示科技类企业选择时候一定要重点考虑三城一区区域,以享受到政策红利,更多适合网络发表的内容,请联系小编团队。


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