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连(解放战争华南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6)
时间:2024/05/09 11:18:25 编辑: 浏览量: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在闽粤赣边梅州、潮汕、闽西、闽南和赣州几个地区三四十个县市的一支人民子弟兵。它的基础和前身,是抗日战争后期边区各地共产党组建的三支抗日反顽武装队伍,即活动在闽西南和闽粤边的王涛支队;活动在潮汕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活动在梅州地区梅县、大埔、蕉岭和福建武平的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
闽粤赣边区包括福建的闽西,闽南地区和晋江的部分地区;广东东部的梅州、潮汕地区和江西东南的部分地区。边区境内西北群山逶迤,东南丘陵起伏。南部为潮汕平原和漳厦平原。滨海的汕头市和厦门市,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控制着东南沿海的出入口,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成立
1948年8月,闽粤赣边区召开党代会,根据香港分局的决定,成立闽粤赣边区党委,下辖闽西、闽南、韩东、梅州、潮汕5个地委。同时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下辖直属团和5个地委领导的5个支队,粵东支队和直属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梅州地委另行组建新的粤东支队。闽粤赣边区纵队早在1948年8月就已组建成立,只是到了1949年1月1日才对外宣布。
1948年底,闽粤赣边纵队人民武装由1948年初的2600多人发展到8260人,装备有轻重机枪70挺,长短枪枪7960支,下辖;5个支队、10个团((1个直属团,9个独立团))、27个独立大队,民兵2万多人,游击区遍及28个县市,游击根据地的人口达200多万,加上半控制地区的人口约400万人,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铁坚、副政委朱曼平、政治部主任林美南、副主任徐扬。为适应边区武装斗争发展,边纵正式成立后,闽粤赣边纵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将原来按地域建制改统一的部队番号。
原梅州支队为边纵第一支队,司令员郑金旺。下辖;第2团,独立2,3,4,6,7,10大队,海洋大队,独立营。
原潮汕支队为边纵第二支队,司令员刘向东。下辖;第1,2,3,4,5,6,7,9,10团,独立3大队。
原韩江支队为边纵第四支队,司令员许杰。下辖;第11,13团。
原闽西支队为边纵第七支队,司令员蓝汉华。下辖;第15,17团,永定,杭永,龙岩县大队。
原闽南支队为边纵第八支队,司令员李仲先。下辖;第1,2团,靖和浦,平和大队。
边纵直属第1,5,7团,独立8大队。
边区党委和边纵除已组建了边纵直属第一团外,又决定将第二支队第一团改为边纵直属第五团,然后再新组建直属第七团,使边纵有辖3个能执行机动作战的直属团。闽粤赣边纵各支队和直属团整编后吸收了一批革命青年入伍,人数由8000多人增至10000人。
6月,闽粤赣边区纵队至此发展到21000人,下辖6个支队,40个团,11个独立大队;总计歼敌33000多人。在全边区的38个地、市、县中,独立解放和接收31个。
第一支队(第2,4,5,6,7,8,9,10团,暂编第3团)
第二支队(第1,3,4,5,6,7,8,9,10,11团)
暂编第三支队(第1,3团)
第四支队(第11,13,14,15团)
闽西南联合司令部
第七支队(第15,17团,独立第1,3,5,7团)
第八支队(第4,19,21,23团,靖和浦,平和,宁洋县大队,泉州工作团,惠安,南安,晋江,同安大队)
边纵直属第1,2,3,5,7团,独立第8大队,武平独立大队。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归属
1950年2月,闽粤赣边区纵队2.1万人编入广东军区。
第一(潮汕)分区
独立1团(边纵直属第2,5,7团)
独立2团(第2支队第1,3,4团)
独立3团(暂编第3团,第2支队第5团)
第2支队第9,10,11团改丰顺,普宁,惠来,潮阳县大队,第2支队第6,7团合编揭阳县大队。
第4支队第11,14,15团改编澄海,饶平,潮安县大队
第二(兴梅)分区
独立4团(边纵直属第1团)
独立5团(第1支队第2,4团)
第1支队第5,6,7,8,9团改编梅县,兴宁,大浦,平远,蕉岭县大队
第10团改编武平县大队划归福建军区
第7支队编入福建警备8团
第8支队第19,21,23团,第4支队第13团编入福建警备6团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所属各军事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前身是粤东支队,后称梅州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闽粤赣边区委员会、闽粤赣边纵队和中共梅州地委直接领导、战斗在梅州地区的一支人民武装部队。
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在大埔县的坪沙正式成立,人员31人,刘永生任支队长,杨建昌任政委。12月,中共粤东地委成立韩江税收队。
1948年3月,在大埔坪沙成立的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后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司令员郑金旺,政治委员廖伟。辖两个团,七个独立大队,2600余人。
6月,闽粤赣边区工委决定:粤东支队机关和直属中队改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粤东支队独九大队改编为支队直属第二团,将独一、独二大队及粤东军政干校各一部分组成支队直属第四团。粤东支队继续领导各边县独立大队。10月,以郑金旺为司令员、廖伟为政治委员的新的粤东支队司令部机关在大埔洲瑞大坪顶正式成立。同年11月,闽粤赣边区党委指示:粤东地委改为梅州地委,粤东支队同时改名为梅州支队。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在大埔光德漳溪村正式宣告成立。梅州支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支队司令员郑金旺、政治委员廖伟,梅州人民武装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
5月,配合策动国民党吴奇伟等部粤东起义,解放了梅州地区后,整编为九个团,3600人。所属各独立大队改编为独立团。支队下辖10个团。其中,第2团是由原二、四团合编而成;暂编第3团,由原国民党广东保安独立第一营起义后改编而成;第3团,原粤赣湘纵队之兴宁人民解放军第一团改编而成;第4团,原独四大队分出之程严营改编而成;第5团,原独三大队和海洋大队一个连改编之独立第五营改编而成;第6团,以独三、独四大队部分成员合编而成;第7团,由原独六大队改编的大埔独立营改编而成;第8团,由原独立四大队改编而成;第9团,由原独七大队、新编独二大队部分队伍合编而成;第10团,以独七大队为基础改编而成。
1950年2月编入广东军区第二(兴梅)军分区。第1支队第2,4团合编为独立第5团,第1支队第5,6,7,8,9团改编梅县,兴宁,大浦,平远,蕉岭县大队,第10团改编武平县大队划归福建。
三年间,边纵第一支队从建队初的3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5月到1949年10月,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消灭国民党省保警1个连、4个县保安营、30多个自卫队,摧毁区乡公所90多个(次),共毙伤俘敌2800多人;争取省保警1个团、2个独立营、1个专员公署及其直属连和2个县政府、3个自卫大队(保安营),共3000多人投诚起义。
2,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
1947年6月,成立的潮汕人民抗征队70多人枪。
1948年7月,抗征队奉香港分局指示,在5月间建立的北山团、南山团(8月后改称潮普惠南指挥部)的基础上,建立潮汕人民抗征队潮汕支队。潮汕支队统一指挥北山团和南山团以及地方部队。支队司令员刘向东、政委曾广、副政委李平、政治部主任徐扬、军需处主任蔡子强。
8月,正式宣布成立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军需处等机构。支队司令部子6、7月间从归善迁到揭阳县南山的条河村,后移驻大溜下。潮汕支队下辖北山团、南出团和独立第1大队(由梅北武工队扩编)、独立第2大队(由汤坑、东山武工队编成)。北山团团长林支、政委陈彬副团长陈坚、参谋长郑剑夫、政治处主任陈伟,军需处主任李秉舟;下辖第1大队、第4大队、第6大队、第8大队。南山团团长张希非、政委昊竖、副政委郑希、政治处主任方东平、参谋处主任陈钖、军需处主任宮绍祉,下辖第3大队、第5大趴、南雄大队、普宁三区连队。潮汕支队共有指战员1900多人,装备轻机枪13挺、长短枪1300多支。
在潮汕支队建立的前后,为适应战争和开辟新区的发展需要,各大队和各县委又分别组建了30多支武工队,每队10人左右至几十人。计;丰顺县的东山武工队、东南武工队;揭阳县的卅岭武工队、三区上武工队、三区下武工队、潭口武装收税队、榕江两河武工队,据陆华边的横江武工队、陆丰武工队、五华武工队、潮揭丰边的梅北武工队、西南武工队、山后武工队、山前武工队、潮阳八区武工队、桑浦山武工队;普宁县的一区武工队、二区武工队、三区武工队、近区武工队、五峰山武工队;惠来县的大南山武工队、三淯武工队、山尾武工队、葵阳武工队、西联武工队、惠南武工队;大南山东区的潮南武工队,关外武工队、华濒武工队;潮阳县小北山武工队、四七区武工队;南阳山的南阳武工队、石内武工队、大坪武工队、坪上武工队等。
1948年的武装斗争中得到很大发展,从年初的两个大队五个中队500多人(包括武工队共700多人),到年底发展为一个支队,辖;第1团、3团、5团等8个主力团和9个大队,指战员3300多人(加上约40支武工队50人,共3800多人),装备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9挺、长短枪2600多支。9个大队中,除上半年建立的独立第1、独立第2大队和第4、第6、第8大队、南雄大队外,下半年又建立了独立第3大队、西山大队、三清大队。这些团队是在战斗中吸收青年参军、缴获敌人武器弹药补充自己逐步壮大起来的。
1949年1月,成立于揭阳(今揭西)。司令员刘向东、张希非(后),政治委员曾广。下辖十二个团和一个独立大队,7000人枪。
8月,第2支队将原有的团、大队和独立连队、民兵基干连等统一扩编为11个团和1个独立大队。其中1团、2团(由第4、第6大队编建)、3团、4团(原大南山第5团,4月改此番号)为支队直属主力团,编为地方团的有8团(由第8大队扩编)、5团(由独立第2大队扩编)、6团(由揭阳县基于民兵和潭口税收中队、卅岭独立大队、武工队编建)、7团(由独立第1大队扩编)、9团(由西山大队、南雄大队合編)、10团(由惠南中队、三清大队合编)、11团(由华湖、锡溪、潮南武工队和潮阳独立中队合编)、12团(5月由小北山八连扩编)和独立第8大队(4月初编为8团),这些地方团队是由支队直接指挥,并分别亩揭阳、丰顺、潮揭丰边、普宁、惠陆南边、潮惠南边、潮普揭边(即小北山)和揭陆华边等县(工)委领导。
闽粤赣边纵队正式成立后,第2支队主力1团奉命编为边纵直属5团,同时,2支队主力8团于3月改为主力1团。地方8团于7月扩编为2支队主力8团。6月,11团、12团合编为11团。各个团趴在扩编中,建立健全政治、军事、军需等机构和制度,并在群众参军热潮中扩军,部队在迅速扩大。
11月,整编为潮汕军分区序列。第2支队整编前,兵力有7000多人,装备有迫击炮15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100挺、长短6000多支(不包括非作战部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歼灭敌人8700多人(其中毙伤敌1800多人、俘虏1900多人溃散几百人,投诚2500多人,起义、反正1800多人),缴获炮艇1艘、迫击炮12门(其中机关炮1门)、重机枪26挺、轻机枪130挺左右、长短枪7000多支。
整编中,第2支队司、政、后与闽粵赣边纵队司、政、后编成潮汕军分区司、政、后等领导机关;纵队第2团、5团、7团合编为广东军区独立第1团。第2支队第1团、3团、4团合编为广东军区独立第2团。纵队暂编第3支队、直属暂编第3团编为广东军区独立第8团。第2支队6团、7团合编成揭阳县武装大队,第5团、9团、10团、11团分别编成丰顺、普宁、惠来、潮阳县武装大队:第8团各连分别编入潮汕军分区第1团、兴梅军分区第4团和揭县武装大队;同时,由第2支队5团、7团、11团调集部分连队编入潮汕军分区警卫连和潮油公安大队。
3,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暂编第三支队
1947年秋,蒋介石为挽救危局特派宋子文接任广州行辕主任兼广东省主席、省保安司令,总挑军政大权。除加强原有十个保安团和五个独立营以外,另扩编五个美式装备的保安团(即保安第11、12、13、14、15团)和五个一般装备的独立营。
1949年5月17日,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十二团起义,后经过改编。第三支队在梅县南口成立。按照对起义部队团结改造,边整顿边作战,逐步提高了起义官兵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加强了部队的组织纪律性。
7月下旬,开赴潮汕大北山根据地整训,编入一批领导干部和两个营兵力,扩编为两个团1800多人,装备重机枪6挺、轻机枪48挺、八二迫击炮2门。原三支队的四个营和从二支队调来的两个营(共五个连)扩编成立第一、第三两个团。原三支队第一、第二营编为第一团第一、第二营,第二支队第六团调来的两个连和第二支队第八调来一个连,除一个连为支队警卫连外,两个连编为第三营。三支队第三、第四营编为第三团的第七、第八营,二支队第七团调来的两个连编为第九营。
10月24日,潮汕八县一市,四百多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宣告全面解放。边纵三支队和边纵直属第三团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第一军分区独立第三团。原三支队第三、九两营调汕头市编入公安部队。原三支队第一团改编为三团第一营,原三支队三团改编为三团第二营,原边纵直属三团改编为三团第三营。原三支队司令部、改治部、后勤部整编为团的领导机构。警卫连、炮兵连、侦通连仍为团的直属队。
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暂编第三支队和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三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第一军分区(潮汕军分区)独立第三团,一部编入汕头市公安部队
4,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
第四支队的前身是韩江支队。
1949年1月,根据边纵首长指示韩江支队正式编入纵队序列,为第4支队,许杰任司令员,黄维礼任政委,吴健民任畋委,李习楷任政治部主任,庄明瑞任政洽部副主任。
5月,第4支队经过改编,辖;第11团、第13团、第15团和1个独立大队(6月,扩编为第14团),还有遍布潮饶丰埔诏山地和潮、澄、饶平原20多支武工队和突击队。第1团;团长许粦炯,政委杜鹰扬。第13团;团长黄晞,政委钟盈。下设第1、3、4、7连,1个直属排,全团共400多人。第15团;团长张广友,政委余仰韩。独立大队;队长扬英勇,政委陈汉。
6月,独立大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4支队第l4团,团长林正昭(后黄郭宜),政委许士杰(兼职),余仰韩(后),副团长陈沛霖,参谋处主任杨英勇,政治处汪李民禧。
12月1日,第13团在漳浦整编,与闽南支队第19团、20团、23团4个团整编为福建军区第6军分区警备第6团。
1950年1月,第4支队第15团驻潮安县,第11驻澄海县,第14团驻饶平县。后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潮汕军分区潮安县大队、澄海县大队,饶平县大队;独4营大部分参加汕头市的接管工作,归入汕头警备区建制执行新的任务。
第四支队连同韩江支队在将近4年的战斗中,共作战41次,毙伤敌人264人,俘敌1500人,逼敌军投诚起义104人;缴获轻重机枪34挺,步枪、手枪1398支。建立了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及潮饶丰人民行政委员会。
5,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
1947年8月,根据中共闽西特委的决定,在永定县悠湾村成立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总队闽西支队,40余人,长短枪20多支。蓝汉华任支队长,林映雪兼任政委,郑永清任副支队长,邱锦才任副政委,胡伟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10月,在广东大埔整编,将永(定)(平)和(大)埔独立大队和永(定)(平)和游击队等编入闽西支队。支队下辖第1、3两个大队,260余人。
12月初,将第1、第3大队扩编为第1、第3团,支队发展到650人。
1949年1月,闽西支队改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蓝汉华,政治委员范元辉,所属第1、第3团依次改编为第7支队的第15、第17团,另成立了教导队,共560余人。同年6月,第7支队隶属于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
6、7月间,闽西各县相继成立独立团。永定以永(定)(平)和(大)埔(南)靖独立大队和东安游击队为基础成立独立第1团;上杭将(上)杭永(定)游击队扩编为独立第3团;龙岩将龙岩游击队扩编为独立第5团;长汀将长汀游击队改编为独立第7团(4月成立);武平将独立第7大队改编为独立第10团。每个团约200~300人。
10月,闽西全境解放。第7支队包括各县独立团此时约有四五千人(含国民党起义部队二三千人)。同月,福建军区第八军分区成立,第7支队编入第八军分区及其警备团、各县县大队。第七支队的第十五团、第十七团分别编为福建军区警备第八团的第二营和第三营。上杭、永定、龙岩、长汀和武平独立团分别编为上述各县县大队。
6,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
第八支队的前身是闽粤赣边区总队闽南支队,闽南支队是从抗日战争后期中共闽南特委组建抗日反顽地方武装逐渐发展起来的。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成立。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闽南支队在乌山葱仔寮成立,闽南支队编成3个班,有长短枪30多支和一批土炸炮。李仲先任支队长,卢叨任政委,王汉杰任副支队长,陈文平任副政委。
1947年底,闽南支队已发展到100余人,成立了第一连,连长陈光,下辖3个排。
1948年9月,发展到三个主力连和6个独立大队,共700人,还有民兵350人,控制着云和诏、靖和浦、平和及永和靖四块游击支点和大片农村游击区。
年底,闽南支队共作战150次,歼俘敌400余人,缴机枪6挺、长短枪660支,主力部队发展到6个正规连计700余人,巩固了云和诏、靖和浦、平和山内及永和靖4块根据地,发展了澄浦边、漳南等大片新区。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成立。闽南支队所属第一、第三连及云霄(平)和诏(安)4个独立游击大队集中于乌山。按边纵编制序列,闽南支队改编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司令员李仲先,政委卢叨,副司令员吴扬,副政委陈文平,辖2个团(第1、第2团)共7个连,共700多人。
5月底,将安溪游击大队、水春游击队、安(溪)南(安)同(安)独立中队和漳平县游击队在安溪合编为第8支队第4团。
6月初,闽粤赣边区党委决定成立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第八支队和第七支队归“联司”指挥,集中到永定湖雷进行整编。原第八支队第一团编为边纵第19团,团长张振顺,政委陈光,下辖第二、五、八连,300余人。第二团编为第21团,团长张振礼,政委王子华,下辖第一(七)、三、六连,300余人。原第四支队所属第13团,划归第八支队指挥,团长黄晞,政委钟盈,辖第一、三、五、七、九连,600余人。新编的第23团,也列入第八支队建制,团长吴昂成,政委江瑞清,辖3个连,近300人。第八支队第4团仍保持原番号,就地投入安溪战斗,没参加整编,团长郭显玉(未到职),政委陈华,辖;第一(安溪)、三(永德大)、五(漳平)、七(长泰)计4个营又3个直属连,全团2100余人。
此时第八支队主力已达3700多人,连同靖和浦、平和、云和诏、永和靖等县的独立大队、武工队700多人,总兵力4400多人。在闽南,除第8支队直属连、团外,尚有归第8支队统一指挥的地方游击大队,先后有:云和诏第1、第2、第3、第4大队;(南)靖(平)和(漳)浦游击独立大队;平和游击独立大队;三边独立大队等。
11月,闽南全境(除东山岛和金门诸岛外)解放。第8支队包括各县游击队此时已发展到3000余人。
12月,边纵第八支队所属第13团、19团、21团、23团奉命改编为福建军区第六军分区警备第6团;平和、靖和浦、云和诏的独立大队也改编为平和、漳浦、云霄、诏安等县大队。云和诏游击大队一部编入云霄县大队,另部编人诏安县大队,安南同游击大队编入同安县大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的一营编为安溪县大队,独立第十四营编为县公安大队,第五营编为漳平县大队,第三营部编入永春县大队,另部编入德化县大队,第七营编入第六军分区独立营,泉州武装工作团属下的惠安、晋江、同安游击大队分别绵入该县县大队。
1953年春,警备第6团改编为公安第80团,守备东山岛。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7年8月至1949年12月,闽南支队、边纵第八支队进行了大小战斗250余次,毙伤俘敌约44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31挺、长短枪3500多支、子弹20余万发,解放和参与解放的县15个,胜利完成了迎接南下大军,解放闽南(岛屿除外)的历史使命。
7,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
1949年6月,根据中共闽粤赣边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的决定,为了统指挥闽西南地区人民武装,更大规模地开展游击战争,闽粤赣边纵队第7、第8支队在永定湖雷整编,成立闽粵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司令员邱锦才,政治委员范元辉.下辖;第7、第8支队,各县独立团、游击队、和由起义的国民党军改编的闽西义勇军。上杭游击队和杭永游击大队在丰稔市合编为独立第三团。蓝汉华兼任团长,陈炳江任副团长,饶良新兼任政委,罗欣任副政委,余仲达任参谋长。
闽西全境解放后,根据闽粤赣边纵队的决定,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于1949年11月撤销。阅西南地区游击队此时约7000人(含国民党起义部队)分别改编为福建第八(龙岩)、第六(龙溪)军分区的地方武装。同时,以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之大部为基础,加上南下军队干部,组成福建第八军分区机关。9月下旬以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之一部参加组建福建第六军分区机关。
-
-
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怎么成立的?)
浏览:31 2024-05-09
-
-
色情小说家(普希金秘密日记是前苏联一位专搞色情文学的作家带到美国后出版的)
浏览:58 2024-05-09
-
-
亚马逊发布智能手机(搭载6000mAh电池传音新机于印度发布 售价仅千元)
浏览:35 2024-05-09
-
-
黄埔区委书记(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2023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浏览:27 2024-05-09
-
-
国产免费毛片(潘金莲按摩?)
浏览:25 2024-05-09
-
-
高雅楠(惊艳到了这个“六一”,快来省博看孩子们笔下的大自然)
浏览:21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