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然(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时间:2023/04/25 15:04:25 编辑: 浏览量: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绿水环绕中的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9月中旬,记者随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组织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组走进江苏,先后前往南京、无锡、南通、苏州四市,在长江岸、黄海畔、太湖生态岛,在城市中的“绿洲”,在依山或傍水的乡村,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实地走访,用新闻人的视角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如何在江南大地铺展绘就。

人与江更亲近

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滨江岸线,如今有许多网红打卡地,扬子江公园、长江文化公园、轮渡桥滩公园……江边竖立着一座雕塑——一个孩子张开双臂想要拥抱江豚,表达着理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南京小西湖社区

江面宽阔,水色青,向远处望,江水流向天际。“现在江豚多起来了,时常能看到几只跳出水面。”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过去这里是码头,用于运煤、运货,道路差、环境乱,常常乌烟瘴气,当地百姓“近江而不见江”。

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是江北新主城建设的重大项目,总长约26.6千米,总投资额59.46亿元。项目围绕长江岸线防洪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改造与提升3个方面,采用“清岸线、整江滩、守湿地”的综合提升手段,结合江北岸线特有的历史、文化、工业遗迹、自然资源等,通过对原有工业码头、杂乱建筑等进行拆除整治,将原有的工业生产型岸线打造成一条集防洪、景观、交通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型休闲岸线。从此,人与江变得亲近了。

  长江流至无锡市江阴市,有一段突然变窄,这里便是著名的江阴要塞,也是江阴市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江阴市践行“还江于民、还水于民”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滨江亲水工程,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将过去的工业设施和码头全部拆迁,打造了占地约750亩滨江公园体系。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江阴船厂公园

  8千米长的江岸如今分布着4座公园:船厂公园由原扬子江船厂改建而成,呈现造船工业遗址;鲥鱼港公园停泊着功勋测绘船“远望2”号,是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韭菜港公园原是老煤栈堆场和韭菜港汽渡码头旧址,记载了江阴的发展历史;黄田港公园原是黄田港汽渡码头旧址,保留了港口码头的记忆。黄昏时分,许多市民在江边散步、健身,江风吹来,十分惬意。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副处长余万龙介绍,近年来,江苏省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长江沿线生态修复工程。省政府批准同意实施长江沿线8个生态修复工程,财政补助11.3亿元,重点围绕废弃露天矿山、河口湿地、腾退岸线开展生态修复,现已全部完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长江生态走廊底色。此外,江苏省高质量完成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治理约1.7万亩,省级验收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还海岸以自然

  在南通市启东市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的观景平台上,竖立着一块石碑——“大江之尾海之端”。长江在这里入海,放眼望去,烟波浩渺。这里也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南通大江之尾海之端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启东长江入海口

  沿着江海文化景观大道前行,随处可见绿林、花海,风车、灯塔等景观点缀其中。这条全长18千米长的“最美江海岸线”,一直通到黄金海滩湿地公园,一路上时常看到鸥鹭在空中飞舞。

  从圆陀角向北,在位于启东市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堤顶公路宽阔整洁,向海一侧,浪涛冲击着海滩,背海一侧,绿草茵茵,树木繁茂。

  “不久前,启东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通过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这项工程让这片海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任锴胜说,过去这里有很多养殖户,到处是用沙袋和砖块砌成的自围堤,长年被风暴潮侵蚀,堤顶上道路受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背海一侧垃圾遍地,除了养殖户,根本没有外人来。

  根据堤岸实际情况,启东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采取了地形整饰、退养还滩、生态复绿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充分利用国家3010万元生态修复奖补资金和地方配套的3亿元资金,对16千米的海堤按百年一遇标准进行加固,并通过生态化综合整治修复,着力打造呈现自然风光、提升蓝色碳汇的生态修复样本。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启东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目前,园区已完成6千米海堤生态化建设,种植绿植1万多株,铺设草坪15万平方米,恢复海域100多亩,清理围堤养殖池塘34个,修复湿地约1500亩,清理海边违章堆放棚架40多吨,清除海边集装箱板房20多间,并且常态化开展净滩行动。”任锴胜说。

  近年来,江苏省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积极开展南通、盐城的海岸带生态化整治修复,累计完成约70千米的海岸线治理;连云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超80%,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江苏省通过还海岸以自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起了蓝色岸线。

让乡村更美好

  位于京杭运河畔的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有清澈的湖泊、精致的亭台楼阁、成片的稻田,民居如绿海中的小岛。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

  如今的美丽风光,得益于在这里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面积约1.2万亩,通过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了万马白荡水利风景区,通过水系疏浚、河道清淤、退渔还荡、湿地修复等整治措施,水质已达到Ⅱ类水标准;推进朝南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造和归并朝南巷周边零散农房,塑造出乡村田园“水田宅”一体、宜居宜游的水乡胜景;依托京杭运河的江南水乡风貌和人文特色,进行大运河沿岸生态整治修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举措为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万马白荡水利风景区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坐落在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300余户农家生活在青山怀抱中,既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乡聚落特征,也有三山环绕、村坞叠翠的山村聚落特色。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树山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教师彭锐和团队成员作为驻村规划师,已经在树山村开展了10年的“陪伴式乡建”规划服务。

  “我们从产业振兴入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姑苏城外旅游名村,让村民分享发展红利。同时,通过文化挖掘、文创赋能和文艺介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彭锐说,树山村的村庄规划格外注重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同,保护“山水林田人居”有机生命共同体,融合“三山五坞、梦溪花谷”的自然环境特色;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森林生态,营造田园风光。如今,树山村绿化覆盖率达98%,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900个/立方厘米,是苏州市平均水平的6倍多。

  有了驻村规划师的“陪伴”,树山村实现了自然风光与村民生活和谐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美妙融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目前,随着“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行动深入实施,江苏省约有60家规划编制单位的近千名规划师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100余个工作站投入运行。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

赋生态以价值

  秋天的太湖,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远景是一笔笔黛色小岛,近处是点点帆船,薄雾迷蒙,恰似画中的留白。驾车在这幅山水画中行驶,到达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岛,又是另一派宛若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

  2021年,苏州市启动太湖生态岛的建设,范围包括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提出,将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对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太湖生态岛

  同时,苏州市开展了太湖生态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启动了《太湖生态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将“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标,探索太湖生态岛的准确定位与发展方式”作为规划任务之一;编写完成《太湖生态岛生态产品分类分析报告》,明晰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的概念界定,梳理自然资源载体、生态产品类别和价值实现路径的对应关系;建立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太湖生态岛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定岛内各类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等级等。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吴中分局负责人介绍,太湖生态岛正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遵循“生态打好基础,一产出好精品,二产做好包装,三产搞好宣传”的整体化发展原则,加快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进程;依托环太湖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促进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在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探索以“标准单位生态产品”为核心的生态指标交易市场化交易机制,拓展将碳汇纳入生态指标交易探索实践等;在生态产业发展实现路径方面,引入新型生态产业,探索原有产业转移与发展的新路径,探索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供地政策和多元化供地方式;在生态补偿精准实现路径方面,建立针对各类自然生态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范围覆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湿等各类自然资源。

  无锡市江阴市依托35千米长江深水岸线,初步形成了滨江公园、城郊湿地、山体森林、沿河绿道等多种类型的生态产品体系。作为全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江阴市着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构建以生态券为核心的生态指标交易机制。

打造幸福的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江苏

江阴滨江公园

  “生态券就好比是生态‘粮票’,想要占用生态空间就必须购买生态‘粮票’,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生态空间。”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员吴勇说,生态券交易机制,不仅可以实现生态空间的占补平衡,更能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无论是企业、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只要在原来的土地上,打造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产品,经专家评估过后,就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生态券。这些生态券未来可以通过市场交易、银行抵押等多种方式实现其经济价值,获得生态补偿。”吴勇说。(王少勇 王旭雁)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