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脑(「盛典回眸」“科技大脑”如何创造奇迹)

时间:2023/04/25 14:55:45 编辑: 浏览量:

「盛典回眸」“科技大脑”如何创造奇迹

精度校准到厘米级的天安门广场模拟图

国庆日的晚上,“飘动的五星红旗”“巍峨的长城”“展翅的和平鸽”“中国梦”“新时代”等壮美场景精彩呈现,震撼人心。


联欢活动总导演张艺谋作出了“世界奇迹、精准不差”的高度评价。

为国庆活动创造诸多奇迹提供科技保证的,是有着“科技大脑” 美誉的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表演与仿真团队。

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筹备、保障中,这支由计算机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丁刚毅带领的团队,承担了游行、晚会、观礼人员服务、电视转播和集结疏散等工作的科技支撑。他们完成27个版本的仿真系统开发,实现了以秒级和厘米级精度对各项活动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仿真模拟,在“虚拟世界”为20万人精准“排兵布阵”,打造了“数字世界”中的国庆盛典。

报国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在国庆群众游行中,36个方阵、70组彩车和10万余名群众生动展演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此庞大复杂的庆典活动,成千上万个创意如何有序组合?不同方阵的训练效果如何评估?如何进行游行现场的组织、指挥?每个问题后面, 都需要仿真团队付出夜以继日的创造性劳动。

“建设数字表演专业,就是为了这一刻报效党和国家!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打赢这场硬仗!”丁刚毅的这句话,成为团队120余人时刻牢记的战斗号令。

「盛典回眸」“科技大脑”如何创造奇迹

舞动精彩

面对挑战,师生们心中始终踏实。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在他们的背后,有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带领全校给予的强大支持。在这里,报国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接到任务后,学校党委发挥国防科研优良传统,以最高标准在第一时间组织专班,在管理、保密、教育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最直接的支持和保障。学院党委在专项任务组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构筑了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党委在团队中加强使命担当宣传教育,以报国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诲。团队18名教师、65名硕博研究生、46名优秀本科技术志愿者按照任务分成5个战斗小组,开始了为期近10个月的国庆专项工作。

在参与任务的277天里,“责任重于泰山,个人轻如鸿毛”让党员教师黄天羽感受至深。她所在的小组主要负责为国庆联欢主题表演“流光溢彩”的演员规划运动路线、实现光屏内容呈现。对他们来说,“精精益求精”就是用数学模型规划好每一个表演画面中3290名演员的站位,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3290名演员在表演中的运动路线, 把张艺谋导演的创意意图准确地呈现出来。导演团队令世界惊艳的创意,也给仿真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每名演员手持光影屏,间距只有5厘米,需要仿真团队解决高密度人群的表演行为规划和调度, 这在国际上史无前例。

“科技大脑”战力超凡。最终,他们为每名演员提供了一本“密码手册”,上面有每名演员在32分钟3129个节拍下的所有运行轨迹和表演动作。每本手册的数据都是独一无二的。

“10月1日,在任务集结出发前的6小时,我见到了演员们交回的排练手册。一本手册有十几厘米厚, 3290本手册,如同小山一样。5支队伍,129人,277天,我们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黄天羽自豪地说。

报国从来都是攻坚克难强

大的仿真技术,可以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创意出色地呈现出来。按照要求,团队要针对国庆日当天广场20万人规模的大型活动, 协助国庆庆祝活动各级指挥部实现一系列“硬任务”,包括环境、装备、人群、事件等仿真设计与创意可视化、系统评估与方案生成、工程设计的仿真试验评估、训练、排练方案生成与创意修改、指控辅助与应急仿真、转播仿真与集散仿真设计、观礼人员服务管理、仿真支持服务等。

“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完成国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3个指挥部下达的多项大规模仿真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保密要求高,我们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丁刚毅说。

在仿真系统里,除了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华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元素是原先就有的, 其他诸如“红飘带”、临时观礼台、红灯笼、彩车、音乐、视频、解说词,甚至游行群众的服装、道具等万千创意和元素,都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慢慢累积的。很多创意、想法和修正是二十几个工种在不同时间段提出的。截至国庆前一周,仿真模拟系统团队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共计完成了27个版本, 制作了各类模型10万余件。

“前方有3290名演员亟需排练手册刻不容缓地进行紧张的排练, 身边有导演组时刻在耳边催促仿真进度,每天平均也就睡两三个小时。那是与时间赛跑的200多个日夜。”研究生徐元超说。

「盛典回眸」“科技大脑”如何创造奇迹

喜庆上天

团队骨干、博士生党员薛彤在圆满完成项目后,来到荷兰国家科学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学习, 他在心得中写道:“感谢祖国、北理工、实验室对我的支持。身在异乡的我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放眼世界,我对交叉学科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新的认知,更理解了丁老师的自信与坚持。都说20多岁的年龄创造力最强,愿在这最好的时光, 与最优秀的团队一起,做最酷的事情。”


责任编辑:闫正宇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