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板鸭(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时间:2023/04/25 11:32:43 编辑: 浏览量: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公布项目共计115项,其中,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3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72项。韶关有4项目入选。

韶关市申报的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南雄板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璘传说、酱油酿造技艺(韶关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张九龄传说

韶关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广府人故里,岭南文化发祥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盛唐名相张九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张九龄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富有胆识、直言敢谏,为开元盛世作出积极贡献,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以民为本、才杰廉明,主持开凿的梅关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极大促进岭南地区发展;他才华横溢、诗文俱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诵至今,“九龄风度”千古流芳。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张九龄纪念公园。

腊味制作技艺(南雄板鸭制作技艺)

南雄板鸭制作技艺是一种以南雄麻鸭为主要原材料,经过腌制晾晒而成的南雄客家美食,是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非遗美食。南雄板鸭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板鸭在当地也被称为腊鸭或曝腌。在南雄当地百姓中流传有“北风起,腊鸭香”的说法,每年冬季,南雄当地乡民便利用自家养的毛鸭子进行加工,采取粗盐腌泡,在阳光下自然晒干,民间称之为“曝腌”这便是其俗称的由来。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清代《直隶南雄州志》卷九物产篇记载:“雄鸭,以雄得名,鸭嫩而肥,脆之,渍以茶油,日久鲜红味美,广城甚贵之。”并且有“卷九注释注19 雄鸭:通称板鸭,俗称‘曝腌’”的记载。再版的《南雄县志》第五编社会篇里记载:“春节腊味这是南雄传统的冬春时令佳肴。每年冬至前后,家家必做腊味,腊味有腊鸭、腊肉。”

陈璘传说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其原籍广东翁源县,后落籍东安县南乡,现两地均有陈太保祠及墓葬等遗迹。因陈璘“绩在边疆,威加海外,振古以所稀见也”,故明神宗曾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酱油酿造技艺(韶关酱油酿造技艺)

坐落在百年东街的隆盛酱园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酱油老店,它是韶关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调味品制作和销售老字号商行之一,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依旧坚持着传承百年的手工制作工艺,其产品曾行销岭南,是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隆盛酱园是韶关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调味品制作和销售老字号商行之一,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遴选和评审自2021年初启动。全省共有236项申报项目纳入评审。名录经过推荐申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产生。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16项。

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43项)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72项)

韶关新增4个省级非遗项目,张九龄传说、腊味制作技艺入选

【整理】李幔

【作者】 李幔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