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目标(提信心、稳预期: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
时间:2023/04/25 11:31:55 编辑: 浏览量:次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长目标,倍受各界关注。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提请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为5%左右。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有益于社会各界提升信心、稳定预期。展望2023年,要有效利用丰富灵活的政策工具,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怎样看待5%左右的目标?
综合考虑现实条件与长远发展
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赵辰昕表示,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外,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举措,为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对人民网表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一个标志,就是让经济回到潜在增速附近。5%左右的增长目标考虑到了这一要求。另外,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需要今后一个时期保持5%左右的增速。因此,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既基于现实,也面向未来一个时期的合理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人民网表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的确定,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随着优化防疫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等政策出台和落地,叠加去年的基数相对不高,今年经济增速相比去年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去年年底,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呈现企稳态势,今年年初,经济发展也显著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3.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景气水平均有所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重返扩张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回升至5.2%。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仍明显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速。例如,IMF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美国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都低于中国的增速目标。今年中国消费有望加速修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如何实现5%左右的目标?
加强政策协调 形成发展合力
当前,我国各项政策加快落地,存量、增量政策工具陆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加力,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赵辰昕表示,下一步,将做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五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今年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冯俏彬表示,目前,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要通过政策对各领域消费场景及消费条件进行改善,同时积极运用财政及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加大拉动内需的力度;要利用政策举措改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积极融入全球新的经济秩序重构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相较资本形成50.1%的贡献率偏低。因此,提振消费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位。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接连出台,从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双重角度予以布局,标志着扩大内需战略正式进入政策落实与实施阶段。
“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围绕财政及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安排。冯俏彬表示,财政、货币这两大常规政策,同时结合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一起发力,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年达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田轩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稳信心、提动力、挖潜力”,进行了一系列精准部署,政策应围绕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各项举措力度和精度要进一步加强;在短期增加居民收入、中长期着眼提高民生保障的同时,加大新型和高质量服务消费供给,扩展消费空间;财政政策投放应聚焦需求侧与居民端,出台在规模和范围方面均超常规的政策组合。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这些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单元,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量大面广的个体工商户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在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稳增长稳就业的底气所在,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和韧性所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对人民网表示,扩大内需、激发消费,需要发挥有效的政策工具的举措,切实拓展就业渠道与增加广大普通劳动者收入,提升社会消费信心,使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
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怎么成立的?)
浏览:31 2024-05-09
-
-
色情小说家(普希金秘密日记是前苏联一位专搞色情文学的作家带到美国后出版的)
浏览:59 2024-05-09
-
-
亚马逊发布智能手机(搭载6000mAh电池传音新机于印度发布 售价仅千元)
浏览:35 2024-05-09
-
-
黄埔区委书记(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2023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浏览:28 2024-05-09
-
-
国产免费毛片(潘金莲按摩?)
浏览:25 2024-05-09
-
-
高雅楠(惊艳到了这个“六一”,快来省博看孩子们笔下的大自然)
浏览:21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