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治自汗(出汗太多有害健康?老中医给你一个药方,4味药,自汗盗汗都管用)
时间:2023/04/25 14:18:19 编辑: 浏览量:次
中医问诊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问胸, 七聋八渴及睡眠。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看服药参机变……”,其中,汗液排在问诊第二位,可见中医对汗液的倚重。
为什么中医这么重视汗液?
因为中医学认为,汗是阳气蒸化体内津液,从汗孔中排出皮肤之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也就是说,汗是津液所化生,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血为气之母,气在体内的运行也需要借助于津液和血液。
因此,从汗液的有无、多少、颜色、气味,可以知道人体气、血、津液的变化,了解患者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而可以推断出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预后转归。
正常的出汗是身体排毒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健康,但是不正常的出汗或出汗过多,就会危害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止汗名方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部医典里,记载着这么一张专门止汗的名方,叫牡蛎散。牡蛎散由黄芪、麻黄根、煅牡蛎、浮小麦四味中药组成。
麻黄根就是麻黄的根部,麻黄草虽有解表之效,吃了能让人发汗,而麻黄根却能固表止汗,专治自汗、盗汗,与麻黄草恰恰相反,明明是同一种生物,却能相生相克,很神奇。
牡蛎的壳是上下合在一起的,合,代表着收敛、收摄,所以牡蛎有收汗之效。另据《医林纂要》记载:牡蛎有“清肺补心,滋阴补血”之效,所以牡蛎还可以补阴虚。
牡蛎解决了阴虚的问题,那么气虚的问题,就得靠补气圣药——黄芪,毕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
最后加入浮小麦,浮小麦就是瘪籽,《本草纲目》记载:浮小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另外浮小麦还可以养心阴。入药后先走到心,再把心火往下引到肾中去,让肾水来灭心火。
结合来说,该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涩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益心气,养心阴,退虚热而止汗,为使药。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使气阴得复,肌表得固,汗出可止。
本方与玉屏风散均治卫外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证。玉屏风散以黄芪为君,偏于益气固表止汗,且补散并用,以补为主,用于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之人;牡蛎散以牡蛎为君,偏于敛阴潜阳止汗,且补敛并用,以固涩为主,用于卫外不固、心阴耗伤、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
临床医案
举个例子,之前接诊过一位男性患者,姓李,今年42岁,总是不明原因的出汗,不管春夏秋冬,天热天冷,总是大汗不止,而且晚上出汗更多。身体还特别的虚,上个楼梯都能喘半天、心慌,而且睡眠不好,失眠多梦还容易惊醒,房事更是不行,总感觉疲惫无力,还经常感冒。结合他脸色发白、舌质淡、舌苔白等情况,我辨证他的情况属于气虚血亏所致。
开方以牡蛎散为基础方,去麻黄根,加防风、川穹、山茱萸、当归、白术、甘草、五味子、西洋参、茯苓、熟地黄、肉苁蓉。用药15天,乏力、出汗症状明显改善。用药1个月,汗止,但是房事依然不好。原方微调,去茯苓、浮小麦,加龙眼肉、远志,用药30天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房事亦恢复正常。
气虚卫表不固,阴液外泄,故常汗出,所以治疗需补气;汗为心之液,汗出太过,心阴不足而心阳不潜,又夜间属阴,故汗出夜卧更甚,所以治疗需敛阴;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心气亦耗,故心悸惊惕、眠差、气短,所以治疗需补心;气血同源,来源于肾,滋生于脾胃,肾虚、脾虚才是导致气血亏虚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疗重点在补肾健脾。
小结
药方是固定的,病症却千奇百怪。因此临床上用药,不是依据方子而来,而是依据病症而来,通过病症来辨证加减用药。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方却不写剂量,是因为担心大家辨证不准,盲目用药,反而伤害自己身体的缘故。
毕竟,临床经验才是中医精粹,辨证准确才是治病之本。
-
-
爱你自己成人用品(“成人用品”销量暴增,女性竟成购买主力军,背后到底是何原因?)
浏览:33 2024-05-09
-
-
白芸豆减肥副作用曝光(为什么要减肥?白芸豆减肥是智商税吗?)
浏览:33 2024-05-09
-
-
甘二(孩子新冠恢复期食疗丨一碗甜水,叫“烧”走的津液自己补回来)
浏览:61 2024-05-09
-
-
清蒸鳜鱼(#夏日开胃餐#葱油清蒸桂鱼)
浏览:24 2024-05-09
-
-
怎么煮鹌鹑蛋(外面卖的鹌鹑蛋如此好吃,方法让我告诉,巧煮五香鹌鹑蛋)
浏览:23 2024-05-09
-
-
石斛的禁忌(男子吃石斛吃出肝衰竭医生指出2个禁忌)
浏览:2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