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研究院(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时间:2024/05/09 11:18:44 编辑: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投资竞争力是对城区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活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是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导向,是实现经济增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是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2022年12月2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本次评价以数据公开获取、市场关切导向、科学公正评价为主要原则,构建了政务服务、对外开放、基础环境、产业活力、人才吸引、要素保障6大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00余个市辖区展开综合评价,形成“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


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一、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


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资料来源:赛迪产业大脑2022.11


二、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榜单简析


1.相较2021年,中西部城区数量变化较大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中,东部地区占61席,较2021年增加一席;中部地区占20席,较2021年增加3席;西部地区占18席,较2021年减少4席;东北地区同2021年相同,仅有大连市甘井子区入榜。从近两年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的区域分布上看,区域分化依然明显,东部地区优势突出,且数量表现较为稳定,中西部入围城区数量波动较大。


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2.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表现亮眼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年度新增市场主体390.4万户,较2021年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5.0万户,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态势保持良好,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市场主体有活力,高质量发展才有动力。各城区应在深化准入准营方面推出新改革、创新市场主体服务新方式、完善精准长效监管新机制三个方面持续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更强动能。


3.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年度招商引资额的均值和中位数远超2021年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的年度招商引资总额最高值达3036.0亿元,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46.7亿元和324.0亿元,三项指标均大幅超过2021年,分别高出706.0亿元、205.3亿元和128.5亿元。扩大有效投资,是保经济、稳增长的“定海神针”。近两年,各优势城区在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以新招实招推动形成全员大招商、招大商的良好局面,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TOP100|赛迪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


4.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进出口贸易总额较2021年总额大幅增长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9411亿元,较2021年的76010亿元大幅提升17.6%。近两年,投资竞争力头部强区,尤其是外放型经济城区围绕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核心,充分发挥自贸区试验区、海港空港等基础设施和政策优势,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放平台,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实现了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5.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达8.1%,远高于全国4.9%(2022年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采用2021年数据,与2021年全国数据作对比)的总体增速水平,也同样高于2021年投资竞争力百强区6.5%的增速均值。作为衡量有效投资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态势稳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竞争力强区立足扩大有效投资,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项目质效水平方面成绩卓越。


三、提升城区投资竞争力的四点建议


营商环境事关企业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生产效率和投资信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城区投资竞争力。赛迪顾问认为,城区持续提升投资竞争力,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把“放管服”改革放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问题,推动“放管服”工作更加优质高效。持续推进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管理方式,力促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升数字化政务水平,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是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金融工具吸引市场长期资金、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人才工作市场化取向,切实发挥企业“招才引智”主力军作用。鼓励人才中介组织、个人等引进和举荐人才,通过中介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提高引才精准度。建立“招才引智”数字化平台,通过“人才档案”“人才画像”“人才智选”等模块功能,打造区域性人才信息流量中心。


四是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要素供给体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电力要素保障,制定迎峰度夏、度冬和重点时期保电预案,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力推进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统筹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构建全周期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产业用地配置方式,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ID:cci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