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中学(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4/24 13:16:50 编辑: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近日,成都方志文化阅读空间授牌仪式在石室中学举行,这是成都市第二家校地共建方志文化阅读空间。文翁化蜀,古今一校。成都石室中学前身为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官办学堂。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3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66年的历史。自其创办以来,虽时移世易,石室始终长盛不衰,为世所罕见,被国际誉为具有“中国标本”意义的“千年名校”,缔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今日,小志带你走近石室中学的沫若园,一起感受石室中学的文脉与内涵。


01沫若园

今天的石室中学,最古老的建筑,莫过于“沫若园”的三间大瓦房。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三间青砖灰瓦的平房被4株百年银杏荫蔽,宁静安详。房檐外伸,檐下有廊,外设“美人靠”,护佑行走安全,亦可坐下,看景聊天。

房前4株硕大的银杏树,长寿的有350岁,年轻的也有150岁了。每年秋天,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境。其时秋高气爽,草木为霜,落叶满阶,满径金黄,行人踩过,簌簌作响。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小径外沿,十余丛腊梅默默陪伴着银杏。冬日万木萧疏之时,腊梅凌寒开放,整个沫若园暗香浮动;待到万物复苏,腊梅便用低调的绿叶把自己隐藏。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沫若园连廊,是连接教学楼与食堂的通道。而在30年前,“沫若园”真的是一个“园”——有矮墙围绕,有圆门隔离。园内,花木扶疏,高低错落,是一个清静的所在。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沫若园


02老图书馆

沫若园一开始并不叫沫若园,它的第一身份是图书馆。

1920年(民国九年),成都联合县立中学校(石室中学前身)在此修建了三间大瓦房,用作图书馆。

1988版的《石室校志》第71页上有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十四日,操场东侧新建楼房一座落成。同年十月,新建教职员院竣工。同年十二月新建图书馆落成。

在《石室校志》第72页有一张地图,是“1949年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平面图”,上面清晰地标注此地为“图书馆”。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那个时候,石室中学还是东庙西学、庙校合一的殿堂级学府。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据上个世纪60年代在此执教的老教师回忆:三间房中,北屋是书库,书架层层排列,藏书颇丰。据《石室校志》记载:1963年11月,学校图书馆总计藏书38991册,订阅各类报纸、期刊72种份。很多老师会到此查寻资料、借阅书籍。中间一间是管理室,墙上张贴着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墙边是书籍目录索引柜。书籍有专人管理,正规编号。学生可按照分类或者书名查阅或外借。屋子中间有一个长长的柜台,管理员坐在柜台后。学生凭学生证借书,在柜台上交接。一到课间,来借书的学生很多。三间房中,南屋是学生阅览室,靠墙有期刊杂志随时更新,屋子中间有大案桌、长条凳,供学生在此阅览。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除了作为图书馆,这三间瓦房在100年的岁月里,还被用作过木工车间、储藏室、接待室、教师阅览室、校史展览室等,其墙砖、屋顶也经历过多次修缮。它和其前的银杏树总是默默的关注着时代的变迁、石室的发展。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1987年,校友余受之捐建了新的“受之图书馆”,此处便更多用作贵宾接待和文化展示了。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03郭沫若与沫若园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1957年6月,石室中学举行“纪念文翁石室建立2100周年校庆典礼”。校庆前,石室校友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特为母校撰写楹联,并将手迹寄赠到学校。联文曰: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1958年,郭沫若又为母校题写了 “求实务虚”的横联。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这一楹联,现在已经成为了石室中学每周升旗仪式结束时全校的呼号,刻进了新一代石室学子的基因里。“求实务虚·智强志达”已经成为了石室学风,激励着一代代石室人砥砺前行。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郭沫若(公元1892年—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包括诗歌《凤凰涅槃》)、历史论著《甲骨文字研究》、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译著《浮士德》《战争与和平》等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郭沫若1910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1912年初随丙丁两班学生并入成都府中学堂(石室中学前身),同年底毕业。郭沫若在中学时代即投身于反帝反清的民主民族革命,在其间(1911年)参加了四川保路运动,加入了“保路同志会”。

1994年,为了纪念石室中学这位杰出的校友,学校决定把此处命名为“沫若园”。1994年11月11日,石室中学举行“纪念文翁兴学2135周年暨改设新制中学90周年”庆祝大会。会上,省、市领导为“沫若园”揭牌。

1998年,具有汉代风格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教学、办公、实验楼(即四合院教学楼)投入使用。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沫若园取消了围墙,其连廊成为了连接教学楼和食堂的必经之路。三间主体建筑与其前的大花园融为一体。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1999年,以郭沫若头像为创作主体、石室校友捐建、校友张廷瀚题字、著名雕塑家朱成雕刻的“根深叶茂”碑落成于花园正中,与古屋古树相呼应,他们与新图书馆前的花园一起,构成了格局更加开阔的“沫若园”。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老师和同学们每天从这里经过,春天看银杏吐芽落蕊,夏至听绿荫里蝉鸣鸟啼,秋来赏天地间萧萧落木,冬日坐连廊椅享金黄暖阳。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三间瓦房的正中,郭沫若为母校题赠的楹联悬挂在正门两边。其前柱子上,是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大河前横,流水今日;生气远出,明月雪时”对联,这是2019年,为庆祝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郭沫若先生女儿郭平英女士赠与母校的。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郭沫若是其中的一员。其他如贺麟、李劼人、李一氓、王光祈、郭汝瑰、钟山……他们的故事或静水流深,或波澜壮阔,今后我们慢慢品味。


04葆华斋和其芳斋

石室的教师里也多有杰出人士。沫若园两边的葆华斋、其芳斋就是为纪念石室两位优秀教师而命名的。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曹葆华,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1935——1939年在石室(时名成属联立中学)任英文教师。

他在石室的时候,与何其芳一起应学生邀请担任进步刊物《战地学生旬刊》名誉理事,并常去中共成都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战地学生旬刊社”活动,结识做抗日救亡工作的人士。他1939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曹葆华虽然是英文老师,其诗也做得极好。我们可以品味一首他的小诗:

她这一点头(曹葆华)

她这一点头, /是一杯蔷薇酒;/ 倾进了我的咽喉, /散一阵凉风的清幽;/ 我细玩滋味,意态悠悠, /像湖上青鱼在雨后浮游。

她这一点头, /是一只象牙舟;/载去了我的烦愁, /转运来茉莉的芳秀;/我伫立台阶,情波荡流, /刹那间瞧见美丽的宇宙。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7——1938年在石室(时名成属联立中学)任国文教师。

他在石室教书的时候,在课堂上讲授自编活页文选,开篇即鲁迅作品《娜拉走后怎样》,首将新文学带上了石室讲堂。指导学生创办《学生文艺》刊物,并亲为撰稿,与进步学生关系密切。何其芳追求真理,常读思格斯《反杜林论》及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曾与卞之琳等自费创办《工作》半月刊。1938年,他发表了诗歌《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同年,他奔赴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1941年,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 我歌唱早晨 / 我歌唱希望 /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何其芳的诗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多么美好,多么芬芳!

两位教师,系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石室执教时思想先进,引导学生追求进步,充分体现了石室“爱国利民”“因时应事”的优良传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05德教碑

沫若园与教学楼连接的一隅,还有两块石碑,默默地承载着石室对学子的期望。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方碑是“李瓞(dié)生德教碑”,是纪念德高望重的李瓞生老师,他在成都府中学堂(石室前身)担任了二十年学监,对学生关怀备至,以德感人。学生为之立碑纪念。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石室中学沫若园的前世今生

方尖碑是为纪念成都联合县立中学(石室前身)校长张铮,他在石室担任校长时(1916-1924年)率先引入西方课程,教授物理、化学、英语等,英文选读莎士比亚、天方夜谭。而且他“从高立法,从严执行”,提倡“目不窥园”,要求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这两块碑,就像两位穿着青布长衫的老先生,默默的告诫一代代石室学子,要“整齐严肃”“德达材实”。

沫若园、葆华斋、其芳斋,多么美好的名字!

透过这些儒雅高洁的字眼,我们仿佛看见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滔滔奔流,流经郭沫若的家乡乐山,滋养着沿岸的绿树繁花、万物生灵。而石室教师们呢,正像园丁一样,呵护着少男少女们,让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像花儿一样绽放,像花儿一样芬芳。

沫若园里的古树陪伴石室穿越时光,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在石室,有静园书斋,有古木荫庇,每每清风徐来,只闻鸟鸣嘤嘤。这里,真是读书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