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矢量图(股市的底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
时间:2023/12/04 13:37:59 编辑:
前言
18年那轮下跌的时候,我们曾经谈过很多次,底部是一个区域,它会形成一个形态,并且最终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突破这个底部形态,最终确认底部的形成。
但当时我们只谈到了形态走出来再入场,为什么要这么做?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并没有谈。
最近很多人喊抄底,我们来谈谈底部产生的原理,你自己判断该不该抄底。
谬论
这几天我忽然发现,有些股评也开始念叨底部是一个区域,就是这个区域有点大,18年到19年是区域,现在也是底部区域,也就是到了3000点,他就开始念叨底部区域。特别偷换概念的是,他会告诉你,底部区域就是用来抄底被套的。被套了以后不要怕,加仓加仓,反正有一天会挣回来。
我有点犯晕,这都是什么谬论?要这么画,我能不能说3600以下都是底,3600以上全看顶,准没错。
市场里还有一些说法,政策底,市场底。比如3月有人说政策底,4月的下跌就变成了市场底。结果现在下跌了,就又变成了4月是政策底,现在才是市场底,靠猜吗?明天出个新政策,是不是又变成了政策底?
底部为什么是一个区域?
提出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底部是一个区域?为什么底部不能是一个点,或者一根线?底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底部的形成有什么样的特征?
以前我们都是依照技术层面来谈,你看这里做个头肩或者双底,但是每一种形态都有它的反面,比如头肩底和失败的头肩。导致有很多人认为技术面没有什么用。
嗯,如果你理解的技术就是这里确定买,那里确定卖,那么它确实没有什么用,它经常在出错。
而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为什么底部出来之前不能抄底?在底部形成的过程中,政策、经济环境、市场心理等等的方方面面是如何最终影响所谓的技术形态的。
从一则新闻谈起
最近的大跌让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新闻,以至于市场上压根没有看到人关注它,那就是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了一篇文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
文章里提到三点重要成果,其中一点是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比如“明天系”,“海航系”,“安邦系”。如果说2006年的牛市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那么2015年的暴涨暴跌则完全是各家金融机构肆意杠杆下的人祸,保险、房地产、影子银行横行。从2016年至现在,我们都不过是在为了当年犯错的人还债。
前些年我们一直都看到领导们开会一直说防范金融风险,而如今我们看到了一点点的变化,有了一些成果。
比如海航基础,2015后一直下跌,海航各种暴雷,但是在海航债务被托管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走出了底部形态,甚至出现了一轮上涨。
个股如此,大盘更是如此,只不过大盘的反应会更慢一些。
底部可以是一个点
底部可以是一个点吗?可以,但那是特殊情况。比如上证指数初始的100点,又或者民国时期大上海的股市因为政权的变动而终结,那么顶部和底部就形成了一个点,这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但不是不可能发生。
比如突然来了一颗陨石,或者外星人入侵,人类都不复存在了,那么它就真的成了一个点,彻底的终结点。但这都是小概率事件。
大部分的情况下,对于底部的确认总是反反复复。
底部能够被计算?
各种教科书里都说,底部的时候,市场情绪悲观到极致,人们不得不卖出手中的股票以维持生计,成交量极度萎缩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能观察到的底部特征。但是在那个低点走出来并且反身向上不再回头之前,没有人能预测到这就是那个极值,再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也做不到。
套用数学中的一句话,市场的情绪是一个矢量空间,而其维度是市场里的每个参与者。我们无法用某一个指标去统计这一刻每个参与者的所思所想,我们只能估计,估计就一定会产生误差。
误差分成两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你的分析方法中产生的误差叫系统误差,而因为某些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叫偶然误差。
试想一下,假设我们真的设计了一套专业的心理监测系统,真的可以测量每个人的心理变化,而且极其的准确,是不是就能判断到底部的那个点呢?依然不是,人的情绪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上一刻我还在想买入,下一刻可能就因为和女朋友吵架而忘了这件事情。我们自己尚且不能判断下一刻情绪的波动方向,又怎么能有效统计所有人的心理变化呢?
底部是走出来的
因此。大多数的底部都是一个反反复复试探的过程,悲观砸一个坑,不那么悲观,拉起来一点,继续悲观又砸一个坑,然后再拉起来一点。直到某一刻,怎么悲观都砸不下去了,哦,底部开始走出来了。
所以没有人能够在底部走出来之前画地为牢,非要给自己弄上一个形态。今年我就想做头肩,明年我想做三角形。主力也做不到,没有人那么傻。
股市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理论,国内尤其多,这里抄一点,那里搬一点。比如某浪里画个12345,某论里画个中枢,你会发现浪有延伸,中枢会扩大级别,这些都是为了解释而解释。但实际过程中,今天有钱我多买点,明天银行要求提前还款,我不得不卖出去还款,一切都是因时因地而改变。
因此,所有的走势图,都是一群人在观察市场并且理解市场过程中其思维过程的反应。
形态中透露出主力的思维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主力指的是有能力改变盘面动作的人,比如你的资金体量能够将一只小盘股砸跌停,你也算半个主力。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行情的初期,大家都走得小心翼翼,而在行情的末期,往往走得大刀阔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每个人对盘口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比如现在的行情,我觉得是下跌中继,你觉得要抄底,都不一定错,只是思维方式不同罢了。也许你正好抄底在最低点,我依然不赞同你的操作,反之亦然。
主力也是如此,每个图形里都体现了主力对于大势和盘口的理解和控制能力。有些票对市场的把控力非常好,有些则真的显得很稚嫩。
举例说明
我们再回头看看当年的德展健康,19年初我们反复提醒说这只票是明显的庄股,快崩了。
2019年的3月,这家伙对行情的把握真的好,出货出得非常坚决。借着大盘走好,快速拉起来做了一个新高的长钉出货,从此不回头,15块跌到现在只有2块多。你再看看星光农机。
这明显是自己买了一肚子货,又没钱拉起来,你以为你是中国移动穿绿鞋啊,控盘水平高低立见。
想法都在涨跌里
因此,所有的想法在盘面上已经能够体现了。在行情开始的初期,没人能够确定底部,每个人包括主力也是试探性买入,发现走得还不错,那就继续买。若是不太好,那就再等等,再看看,犹犹豫豫。就像野猫抓鸟,走一步停一会儿,再走一步,停一会儿,甚至走一半忽然放弃。
但是到了行情开始延伸的时候,比如牛市已经确立,趋势开始向上。你已经吃了一肚子货,你不拉别人就开始抢,你是拉起来还是打下去呢?这个时候,鸟已经在攻击范围之内了,野猫会突然出击,将鸟扑在怀里。
底部是市场合力的结果
个股如此,大盘也是如此,大盘底部的确认,也是市场每个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你觉得市场见底了,你去买入,我觉得没有见底,我继续等待,没有对错,但市场终究会因为每个人的行为反应出一个结果。一直没人买,那就一直跌,开始有人买,那就跌得慢一点,买的人最终占了上风,那么市场就开始企稳。
问题是,下跌过程中买入的人,你不是主力机构,你没有巴菲特那种无穷无尽的财力,你更没有巴菲特那种“先知”的能力,又凭什么知道市场里买的人占了上风呢?难道你是“国会山股神”?
未完待续
昨天写一半睡着了,今天没时间了,要开盘了。有些内容两天夹杂在一起,需要重新整理一下,今天的理论将就看吧,明天再举实例,分析历年的底部是如何形成的。
-
-
路程假(婚假太短没空结婚?话题冲上热搜,官方回应了)
浏览:25 2024-05-09
-
-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别再讹传,史实当确,毛主席:没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浏览:21 2024-05-09
-
-
临渭区(临渭区司法局“军人军属法律服务联络点”挂牌(图))
浏览:21 2024-05-09
-
-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贝克街的亡灵最经典最受欢迎《柯南》剧场版TOP10)
浏览:20 2024-05-09
-
-
玖玖色网(沿着高速看中国丨久久不见久久见)
浏览:18 2024-05-09
-
-
劳莱斯(镜报专家团预测英超前四:多数看好利物浦夺冠)
浏览:21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