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亏的钱去哪了(总负债143万亿,半年亏损约550亿,碧桂园的钱去哪了?)
时间:2023/11/21 10:17:29 编辑:
碧桂园现在是破鼓万人捶。
实际上,曾经的“地产四大天王”已经雷了三个了,百强房企也已有近半宣布债务违约。这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悲哀,更是数以万计购房者的不幸。
后台很多人催更,实际上我没打算写碧桂园的事。原因很简单:惹不起。之前写碧桂园的文章,均被投诉,被要求删稿,而且人家有第三方代理公司专职干这个。咱势单力薄,惹不起也没时间耗。
这些天陆续看到一些相对理性的发言。
意思是碧桂园吐血倒地可能将有数以百万计的购房者受牵连,而且这些家庭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低能级的县城,这实在是让人心痛的事情。
曾经的榜一恒大就是前车之鉴,暴雷一年多,数以万计的买房人,仍在苦苦等待交房,其中不乏一些原本完整温馨的家庭因为房子而支离破碎。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主要是这几年见到太多买房后开发商暴雷,项目停工,最终烂尾,买房人钱房两空的惨烈案例。每每触及,便会黯然神伤好一段时间。
然而这两天,关于碧桂园的媒体报道和事件评论却逐渐离谱起来了。
先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观点,“帮不上忙,闭嘴就是最大的善良”。
紧接着有人明目张胆为其“洗地”:碧桂园资金链出问题,并不是碧桂园本身做得不够好造成的,而是市场出了问题,需求出了问题,导致销售不畅而造成的。
更有人说出了荒诞的观点:碧桂园只是两笔美元债没按时还上,总利息不过数千万美元,况且现在还有30天“宽限期”,碧桂园能挺过去,问题不大。对碧桂园今年到期的937亿公开债务是只字不提。
站在买房人的立场,为碧桂园不被挤兑、不被群起而攻之,能在倒下前完成保交楼仅存的企业责任,说几句偏袒的话,我觉得还能称得上是“出发点是好的”。
但“帮不上忙就不准说话”,把房企极致的高周转和战略布局错误等甩锅给市场,这就是典型的倒转因果、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了。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关于碧桂园,已知的事实,没什么好分析的,网上各种文章视频一大堆,说得八九不离十。
尤其是这家企业在宣布“阶段性流动压力”之前的一系列谜之操作,现在看来,也都是“狡兔三窟”:
1、老杨把位置传给了小杨,这是想全身而退;
2、小杨捐赠20%碧桂园服务股权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价值超60亿港元,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这是典型的转走优质资产,变股权为债权,保障自己权益的同时,还处处宣扬自己负责的姿态。
3、7月份,李长江接连大手笔减持碧桂园股份,合计套现2824.7万港元,且是在股价低位时套现。减持之后,李长江在碧桂园服务的持股只剩0.11%,可以说是清仓式减持。
榜一恒大宣布债务违约前,其总裁夏海钧有同样的操作,减持了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的股票,套现过亿港元。一模一样的剧情在碧桂园这里重演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拾人牙慧,只是想重申一个观点:碧桂园其实早就在为暴雷做万全的打算了——把筹码和主动权都握在自己手上,把退路都想好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商人最基本的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只是当市场和投资人一次次质疑时,他们却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一次次辟谣回应,却没想到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8月10日,碧桂园方面称,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困难,预计2023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将在450-550亿元。
亏钱的原因,他们自己给出了总结:
1、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不得不打折卖房,影响净利润;
2、土地和待售房源的估值出现下跌,所以大规模计提减值;
3、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借美元债还美元债,但借债时的汇率不同,借的时候1美元兑人民币6块,还的时候变成了7块,债务成本增加。
不过,碧桂园方面目前还是信心满满,主要是考虑到其总资产1.74万亿,总负债1.43万亿,现在算不上资不抵债,还有回旋的余地。
我个人不太认可这种说法。一方面资产估值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恒大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年时间总资产缩水20%。另一方面,碧桂园的待售楼盘超过60%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未来的房价将螺旋下跌,这意味着其在三四线城市可能继续亏损。不能忽略的是,经此一事,未来碧桂园的期房销售,可能面临更大的去化压力。
去年底时,财报显示,碧桂园手里的现金还有1283亿,谁能想到今年7月份连2250万美元都拿不出来了。
暴雷的房企还有没有救?我无法给出答案。但可以试着理性倒推下结论,想救这些房企还能怎么办?
无形之手直接施救是不可能的,财政负担不起。所以只能通过市场的方式去救:第一,继续拉高房价。房地产基本面不允许,而且也不可能这么干;第二,大幅降价,以价换量,拉动回血。也不可能,地方本身就有托底房价的任务,更何况很多三四线城市其实已经突破了最低限价,但仍然无济于事。第三,通过金融机构拼命输血。这更无异于幻想,金融机构的眼中只有利益,他们最擅长的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一句话,房地产现在就是修罗场,也更像是一个超级陷阱,没人愿意往下跳。尤其是那些扎根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房企,真正的挑战和压力,其实还在后面。未来随着房地产逐渐高度分化,一二线城市靠政策利好,可以虹吸低能级城市的需求,勉强撑住,三四线城市只能被动挨打,房价螺旋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这种情况下,那些处境艰难的房企,未来的日子只会更难。
不少人好奇,碧桂园的钱都去哪了?为什么总负债会高达1.43万亿?
我以我的知识范畴简单假设了一下,这些钱主要有以下7个去处:一是继续循环到土储里去了。碧桂园与万科等将主业聚焦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企不同,它的土地大多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和恒大并称“县城双雄”。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此前曾因为“塌楼”事故,很长一段时间都暂停拿地(也有专业人士说,是很多县城不卖地给碧桂园,具体不得而知),今年初才宣布回归一二线城市拿地。正因为此碧桂园才侥幸躲过了更庞大的土储压力。
二是企业日常运作吃掉了,人力资源、办公资源等;三是股东分红;四是向政府上缴各类税收;五是通过供应商、合作方等马甲的形式,掏走了一部分上市平台的资产;六是养奸,一部分资金被高管贪腐了;七是各种隐性开支,比如打理关系,公司高管的个人开销等。
这家曾经威震一方的房地产巨头,如今陷入困境,值得深思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正如我之前分析恒大问题时所说的,碧桂园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甚至被不少人冠以“大而不能倒”,其实并不全都是开发商自己的问题。
上至监管,中间的银行、信托,以及企业高管,还有下边的地方政府等都不是无辜的。碧桂园和恒大等房企一样,顶多算个棋子,背后都有一双操纵的大手。
说穿了,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审查机制缺失等,才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尤其是很多项目资金链断裂,涉及购房首付款被挪用的,更不能把锅全甩给开发商。
其次,继榜一恒大暴雷后,碧桂园宣布遭遇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动性困局,以及半年亏掉450-550亿,再一次证实三四线城市是真的转不动了,装不下开发商巨大的梦,更填补不了开发商的巨额窟窿。
再者,碧桂园曾被称为民企优等生,三道红线全部绿档,2022年总营收4303.7亿,毛利328.8亿,且实现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26.1亿。面对房地产行业大面积亏损,碧桂园利润仍能保持正向,在房地产企业中并不多见。
但就是这样一家“行业标杆”,却在国家、地方齐伸出援手施救房地产的关键时期,债务兑付出了问题,这件事本身就挺玄幻的:一方面说明,此前射出四支箭救房企,不过是徒有其表,尤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出的只是空头支票罢了,对于房企并未真正输血;另一方面或预示着,房企的暴雷还在后面。8月14日,有央企背景的千亿房企远洋公开承认了自己债务违约事实:未能在8月13日之前支付一笔总计2094万美元票据的利息,正式暴雷。
第四,那些暴雷的开发商要救,因为每一家房企背后都牵连着无数购房者。开发商欠的债,留下的窟窿,是由数以万计买房人的不幸网织而成。
每次头部房企暴雷时,我总不禁想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才能造就这样的庞然怪物?更可怕的是,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任何部门出来负责。
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亟需建立一套购房者托底保障机制——苦逼的买房人掏空了积蓄,买到了烂尾楼,几年几十年都住不进去,却只能风险自担,这种所以既得利益者都赢,唯独买房人输的游戏模式,是时候宣告终结了。
不管是国家层面喊出的“保交楼”,亦或是暴雷房企拿着大喇叭喊出的“为每一位购房人负责”,都应该落实到相应的托底保障机制中,而不是仅停留于耍嘴皮子。
-
-
路程假(婚假太短没空结婚?话题冲上热搜,官方回应了)
浏览:25 2024-05-09
-
-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别再讹传,史实当确,毛主席:没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浏览:21 2024-05-09
-
-
临渭区(临渭区司法局“军人军属法律服务联络点”挂牌(图))
浏览:21 2024-05-09
-
-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贝克街的亡灵最经典最受欢迎《柯南》剧场版TOP10)
浏览:23 2024-05-09
-
-
玖玖色网(沿着高速看中国丨久久不见久久见)
浏览:19 2024-05-09
-
-
劳莱斯(镜报专家团预测英超前四:多数看好利物浦夺冠)
浏览:22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