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刺激术为偏瘫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2025年02月13日 来源: 点击:

中新网上海2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年逾四十的魏先生(化名)3年前因高血压的突然发作导致了脑干出血,引发偏瘫。经过3年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记者12日获悉,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给他带来了新生。

迷走神经刺激术为偏瘫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王威认为,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像魏先生一样的患者能够重获站立的人生。(彭倩 摄)  魏先生在上海接受了迷走神经刺激系统植入手术。在手术中,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诊专家王威准确鉴别迷走神经与颈袢,将柔性电极精准、平顺地缠绕在颈部迷走神经上,并将电刺激器植入胸部皮下。在手术后恢复行走能力的魏先生说:“我曾以为自己一辈子都完了,无法行走,拖累家人,饱受痛苦。未曾料想,自己竟能重新站起来!”

魏先生说,当时,疾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行走时需家人搀扶,无法自主转身……因此失去了工作,生活亦无法自理。3年来,魏先生尝试了多种康复治疗方法,但都没有奏效。在王威的门诊,医生认为,魏先生的情况非常适合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

“迷走神经是大脑里的一根神经,从脑干出发,一路向下,遍布在喉咙、心脏、肠胃等地方,还有些纤维从颈部往上走,连着大脑深处的神经元和神经核团。迷走神经刺激术,即:VNS,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运动能力。”王威介绍,该技术是当前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技术里的尖端应用之一,适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治疗。

王威解释,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进患者脑部血流增加,进而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该技术能够调节神经元活动,从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症状。

据悉,这项技术在国内外的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显著疗效,尤其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和运动能力,减轻肌张力异常和震颤现象。这位专家强调,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约一周,迷走神经脉冲发生器正式启用,王威为魏先生调整了相关参数。整个过程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随后,在医院康复科团队的协助下,魏先生进行了一周的迷走神经刺激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治疗。出院时,他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有了显著改善,能够独立行走、自主转身。

据了解,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道路上,众多患者正经历着艰难的挑战。据统计,在脑卒中(中风)幸存者中,约75%的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然而迷走神经刺激术为这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在采访中,王威指出:“尽管该技术展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鉴于每位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定制显得尤为关键。(完)

相关文章
  • 多地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课堂有了哪些新变化?
    多地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课堂有了哪些新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个新学期,我国多地中小学校刮起“AI风”,AI技术正以多种方式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都能做什么?又给学生们的课堂带来哪些变化?数字化赋能 AI进教室中小学课堂有...

  • 跟着总书记领略中华文明|千年窑火的智慧
    跟着总书记领略中华文明|千年窑火的智慧

    陶瓷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又何以从中国走向整个世界?景德镇一座以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的城市千年窑火创造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艺术这里因瓷而生名扬四海以瓷为媒远播中华文明如今,陶瓷的广泛应用仍在进一步拓宽人类使用材料的边界以物论史,透物见人...

  • 保护母婴健康 这五点帮你高效“躲避”李斯特菌
    保护母婴健康 这五点帮你高效“躲避”李斯特菌

    今天(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世界卫生日的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呵护祖国未来”而在威胁母婴健康的诸多“狠角色”中有一种病菌格外值得警惕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感染后的病死率可达30%~70%它就是李斯特菌案例一2024年...

  • 重磅规划发布!如何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专家解读
    重磅规划发布!如何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专家解读

    今天,《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总台央视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两位权威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解读这份规划将给中国的农业、农村带来怎样的深刻变革。明确...

  • “入室抢婴案”庭审,被告人当庭翻供,受害者最新发声
    “入室抢婴案”庭审,被告人当庭翻供,受害者最新发声

    4月2日,山东“入室抢婴案”在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曾某、吕某、王某、袁某共4人被控犯拐卖儿童罪。下午6点半庭审结束,法院未当庭宣判。庭审中,该案四名被告人曾某、吕某、王某、袁某到庭接受控辩双方询问,其中,曾某、王某、袁某当庭否...

  • AI生成作品究竟有没有著作权?法院判了→
    AI生成作品究竟有没有著作权?法院判了→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输入几个提示词、表达清楚构想,就可以自动生成经过个性化改编的文图新作品。但这种创作模式不免产生新的法律问题,AI生成的作品有版权吗?前不久,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判决一起涉及AI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江苏常熟:判决一起涉及...

友情链接